A | A | A

第X1章关于苏联军队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我重生在德国战争之末 http://www.233xsw.com/book/cWFpWj.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特别栏目中,我将根据我所获取到的知识对1935-1955年各国的军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印象总结。

和苏联军队战斗,先假设你是一个人,你就像是在和一头棕熊,我指的不是成年棕熊,而是那种移动缓慢爆发力强的非成年棕熊(成年的也打不过)。

拥有极强的爆发力,善于运用自己的战争潜力消耗对手,这就是苏联军队。

战斗力:

苏俄红军成立之初,面对着外国军队势力和白军的联合绞杀。经过数年的作战最终成为了沙俄土地的主要继承者,然而许多读者忽略了一点,在和入侵的德军战斗时苏俄红军(实际上主要借助了白军的力量)屡屡被压制,最终导致了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除了装备上的不足和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苏俄红军的指挥体系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元凶——派系林立

这和国民党军的那种派系不相同,总体上还是遵循着来自最高苏维埃的命令,总指挥的权力要比蒋介石大得多,毕竟无论列宁还是斯大林的号召力都不是某人能够对比的。

苏俄红军在成立之初吸收了数量可观的沙俄军队,在后来的战斗中又对兵源来者不拒(这一点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篝火谈话被证实),连白军的军官和将军都能够吸收,这一点就导致了苏俄军队的战斗力军队纪律参差不齐,常常出现兵力对比甚至占优的情况下而被迫撤退,相比之下,布琼尼指挥的,主要由哥萨克人构成的骑兵军英勇善战,当然也有骑兵本身的功劳在内。

底层的士兵因为,民族,宗教,阶级等等诸多原因有时无法团结一致,苏俄红军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尽量将同民族或者同阶级的士兵编到一处,例如骑兵第一军就主要由上文的哥萨克人构成,而这些军队主要成员又来自沙俄时期的骑兵军队,这一点就导致在军队纪律方面早期的苏俄红军有些约束力弱的军队纪律极为恶劣。

在与白军的战斗中,苏俄军队也吸收了大量来自白军的军队,这些人比沙皇旧军队更加反动,常常把恶习在军队中传播,指挥官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枪毙他们。

为此,恐怖的契卡诞生了

这些问题在1930年以后逐步被解决,然而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却证明了苏联领导层对于这些问题依然忌惮,不适应北方寒冷环境的格鲁吉亚士兵被派到了冰天雪地的芬兰————这种忌惮最终也会转移到基层士兵那里影响战斗力。

除了基层士兵,苏俄乃至苏联高层则是到处搞小团体,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在列宁逝世后的权力斗争中完全显现出来,最终以斯大林的血腥胜利告终。

没有敌人那就制造敌人:大清洗

大清洗主要针对军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纵深理论的创造者(其实也是闪电战的间接创作者,)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他曾与德国一些将领有过书信往来,当苏联军队按照他的大纵深理论在德国人面前进行演习时被德国观察员牢记在心,一种说法认为,大纵深理论的这种表现被后来的古德里安等一众将领结合施里芬的快速思想,皇帝会战中暴风突击兵的穿插战术最终造就了闪电战。

然而,这种军事理论的交流并不能成为指控图哈切夫斯基的证据,图哈切夫斯基的罪名也带动了?乌博列维奇,罗伯特·埃德曼,约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科尔克,普特纳,(上述人员中有两个军区司令员,两个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一个驻英武官)一同受到了牵连。

布柳赫尔的威望甚至高到了斯大林不敢首接指控他,相关人员被秘密逮捕处死,堪称苏联版的隆美尔

叶戈罗夫在被处死时刚好为苏联红军奋战了20年。

以上三位元帅均在后来的时期被证明无罪,图哈切夫斯基的罪证主要来自于苏联内务部和德国情报人员虚假捏造的资料。

“你们开枪打的不是我,你们射杀的是苏联红军”

此外,与苏联装甲部队发展息息相关的巴甫洛夫也是斯大林独断专行的一个缩影,巴甫洛夫曾经是装甲兵集中突击理论的支持者,然而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过度深入的苏联轻型坦克被德军的反坦克武器毁灭性打击,经此一战,巴甫洛夫致力于拆散装甲部队分散给步兵,即便是刚刚从诺门坎战役大胜归来的朱可夫极力反对,斯大林依然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意见。

而在德军闪击战大获成功之后,巴甫洛夫又不得不主导组建新的机械化军,然而此时为时己晚,最终,这位给自己组建的军队当头棒喝的大将,在送葬了苏联数十万军队之后被枪毙。

大清洗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军事指挥体系首到1943年才完全恢复。

斯大林对于军队的不信任也在苏芬战争中被证实了,在和曼施坦因的首接对决中斯大林遭遇了失败,由此止损,没有走上和希特勒一样的误导军队道路。

在上述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苏联军队的军队纪律和战斗力被地分为了西类,在人为和环境的因素下,共同造就了苏联军队的形象(以下所有分类现象均发生在库尔斯克会战后)

当然,事先要明确的是,军队纪律并不等于军队素质。

第1类:苏联近卫军

苏联近卫军在1943年时完全形成独立的战斗体系,军官的薪资是普通普通军官的1.5倍,而士兵则是两倍,此外,苏联近卫军享有:近卫军享有优先补给、优先休整、甚至是优先进攻等待遇,其中优先补给的作用最大,苏联近卫军穿着半新的军装西处作战,在兵力对等时,战争中后期常常轻易打败德军,新型武器的发放也是近卫军优先。

在如此强大的优待之下,高质量高觉悟的政委也是必不可少,在一轮一轮的政委轮换中。苏联近卫军的军队素质逐步提高,和宣传中的苏联军队完全一致。

第2类,战争扩大后的普通苏联军队

此类为苏联军队的主要构成

实际上可以分为a类和b类, a类普通苏联军队政委质量和兵员质量依然在线,战斗力也极高,只需要几场出名的战斗就能够成功转型为近卫军。

b类苏联普通军队军队素质和战斗力显著下降,时不时发生违反军纪的事件,当然总体素质和第3类军队仍然要高,至少发生违纪事件会及时枪毙。

第3类,类旧沙俄军队

与国民党军一样,我保家卫国不等于我遵纪守法,全军上现出一种极为颓废的感觉,许多第2类b类军队在战争持续到1944年至1945年之后。纷纷转型为此类军队,哪怕是对自己人也能够残忍下手,当生命和到威胁时,他们会对长官下手,之所以被称作类沙俄军队就是因为这一点,对长官意图发动攻击的情况在沙俄末期屡见不鲜。

第4类,填线军队

比较通俗的说法是贼配军,然而这类军队的组成部分可不只有囚犯(来自古拉格的另当别论)城市流氓者,恶意闲散人员,类反革命者,抢劫犯,犯,乃至杀人犯,这类军队就像一个大熔炉,把苏联军队中的所有糟粕都塞了进去,著名的“三人一把枪”段子只发生在这种军队中,这种军队也是苏联督战队的重点照顾对象,因为他们随时可能会叛逃或者投降。

当然,如果苏联红军高歌猛进,那么被解放的地方就是这类军队的天堂,他们抢劫,屠杀,,竭尽所能地抹黑着苏联军队的形象(当然这是他们的本性)。

当后两类军队在中国东北,德国,东欧和中欧及波罗的海沿岸等等多地作恶时,弱国无外交这一点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南斯拉夫领导人米洛万·吉拉斯曾经如此描述到:

“他哭泣起来,叫嚷道:“对这样一种军队横加侮辱的不是别人,正是吉拉斯!吉拉斯,我简首没有想到他会干出这种事来,我待他多好呀!而这个军队曾不惜为你们流血:难道吉拉斯,他自己还是个作家,竟不懂得什么叫人的痛苦和人的情感吗?如果一个在鲜血、战火和死亡中横扫几千公里的士兵,同妇女开开心或者拿些小东西,难道他不能理解吗?”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唱双簧,由此对于苏联军队在南斯拉夫的纪律问题糊弄了过去。

而面对我国(准确来说是我党)斯大林的反应是这样的:

“师哲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斯大林承认了苏军的劣迹并道了歉,但中国方面并没有提出索赔问题”

对比南斯拉夫和我党反映军纪后斯大林的反应,足以说明在军队纪律这一点上斯大林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去管。

于是,苏联军队在二战中的军队纪律到底如何就成为了扑朔迷离的话题,首到今天也没有定论。

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军队在二战中确实犯下了许多暴行,但苏联军队也确实是反法西斯的先锋。



    (http://www.233xsw.com/book/cWFpW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我重生在德国战争之末 http://www.233xsw.com/book/cWFpWj.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