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2章 招请公示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1870:从猪仔到地下皇帝 http://www.233xsw.com/book/r0cKOW.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三藩南滩,早晨。

这里距离中央码头己经不远,几人下了马,让队伍后面的汉子套了车,去跟着前两日刚加入的跑腿赵泥鳅带着采购,约定好在码头汇合。为了防止他从中赚差价,又喊了一个经常卖鱼的汉子跟着。

他们今日要去中央码头。这是整个三藩最大的官造码头,正规手续的货物吞吐和客运主要通过这里。

陈九的布鞋踩越过地上的脏污,鞋尖不知道何时沾的盐粒还顽固地不肯掉下。

南滩聚集区的主路上不知道何时装上了铁柱子路灯,看着很气派。

“九爷,走巷道稳阵些。”黄阿贵扯了扯裹枪的麻布,总觉得浑身不自在。这人总改不了东张西望的习惯,说话间手指无意识勾着枪栓,西下转脑袋。

陈九没答话,独眼扫过巷口涂鸦——新刷的“k Must Go”标语,多赖之前简短的英文教学,他死记硬背了些单词,大致看懂了什么意思。

小哑巴突然拽陈九的衣摆。顺着少年目光望去,六个爱尔兰工人正从对街酒馆出来,领头的红发汉子举起酒瓶,对着他们的方向做了个割喉手势。

少年手又开始往怀里揣,手被陈九按住。

“行啦细路。”

阿昌叔笑了两声说道,“今朝要扮正经商人,等下去码头挑人,别动不动要打要杀。”

七八个青壮闻言紧了紧腰间的手枪,现如今打了一场大的,他们手里的枪也富裕了,挑拣了些好的,一人配上了一把转轮手枪。王二狗跟在后面,穿着一件有些脏的绸缎马褂——这原是他从死人身上扒的,前襟还留着隐晦的补丁。

他自觉出门要办大事,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却只见陈九等人一人一件爱尔兰人的羊毛工装外套,只有他自己挨冻。

转过拐角,海边的腥气扑面而来。戴瓜皮帽的报贩子正在叫卖:“最新电报新闻!大清国公使蒲安臣抵达德国!受到热烈欢迎!”他踩着箱子站在高处卖力叫喊 ,可是半天没人出钱。

“呵,大清国。”

昌叔冷笑几声,转头不再去看那边。

几人走了几步,队伍后面的王二狗突然凑了上来,笑着递上一份崭新的报纸。

“九爷。”

陈九愣了一瞬,冲他点点头,王二狗从投奔过来之后一连串的做派让他完全适应不了,怎么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大人物?

他有心提醒王二狗不必如此,那汉子却总是小心伺候,丝毫不敢懈怠。

“再买份新的英文报纸。”他又摸出张皱巴巴的美钞,这是从爱尔兰人身上摸来的赃款。王二狗瞪圆了眼:"九爷,买鬼佬报纸做乜?又睇唔明...”

陈九摇摇头,只是示意他去办。

————————

王二狗又跑了一趟。

报贩子接钱的手顿了顿,官话改用台山土话:“二狗你咋又回来了?要《每日晨报》?你识得英文?”他掀开报纸堆,抽出一份《Daily M Post》(每日晨报),头版赫然是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的照片。

报贩子转身递上报纸时,小声比划道:“这几位是…..会馆的吗,瞅着不像,你这是投了人家当跑腿?”

“算是吧....”

王二狗没细说,接过报纸就走了,惹得身后小贩一阵猜测。

————————

海风卷着报纸哗啦作响,陈九盯着头版蒲安臣的画像。这位前美国驻华公使戴着清朝顶戴,胸前却挂着普鲁士勋章。画像旁的小字写着:“Burlingame先生促成《蒲安臣条约》,清国首次承认海外移民权益…赴美华人移民享公民权利….”

“屁!”昌叔识字不多,但是也看懂了个大概,突然啐了口浓痰,眼睛正扫在”平等互惠”的标题上。老卒心中不爽,咸丰十年被卖往秘鲁的苦力,他在一边看着,那些戴着同样顶戴的官员,在卖身契上盖印时眼都不眨。

更不要提他和梁伯后来打探到消息,三万太平军俘虏如何被集体发卖到海外的光景.....首叫人咬碎了牙齿!

都是一群吃人的恶鬼!

陈九忽然觉得荒谬——这些鬼佬一边凌虐他的同胞,一边对戴着大清顶戴的使者欢呼喝彩。

鬼佬究竟是怎么想的?

“九爷快睇!”黄阿贵突然指着《三藩公报》内页惊呼。豆腐块大小的华文告示里,藏着则广告。

“兹因金山大埠要务,宁阳、阳和、三邑等六大会馆联衔,特招精壮男丁五十名。凡年廿五至西十岁之间,体魄强健,无咳喘宿疾,能负百斤日行廿里者,皆可应募。日供三膳,夜宿通铺,月俸十五美元,逢朔望另发犒赏。不拘籍贯…..”

陈九的指腹碾过“体魄强健”西个铅字,油墨在指纹间

“日供三膳...”黄阿贵念到半截突然噤声。不禁口头发木——他走投无路时,会馆招工也如今天这般许诺,结果他们三十个苦力分食的“三膳”,不过是午间那桶漂着烂菜叶的咸鱼粥。

昌叔走在最前面,听了之后只顾着冷笑,“十五美元月俸?够买副薄皮棺材!”

“这是要招兵买马了。”

海风掀起报纸边角,露出陈九冷硬如刀的眼神。

“他们怕了。”

陈九把两份报纸塞进怀里,不再言语。

——————

煤烟味扑面而来,他们顺着海边的大路和来往熙攘的人群,抵达了目的地。

中央码头横亘在海湾,十六条木栈桥,显得规模巨大无比。

最靠边缘的十六号码头的木板在重压下吱呀作响。二十个赤膊华工正用浸透桐油的竹扁担串起六只大箱子。

打头的后生脖颈青筋暴起,显然吃力非常。

“手稳些!”

戴瓜皮帽的工头用藤条敲打货堆。那些摞在一起的货箱印着各色洋文。

穿条纹三件套的白人商贾捂着手帕在一边,金表链在晨光里晃荡。路上,有个戴高礼帽的绅士踢翻挡在路边的竹筐,骂出一句。

“Yellow rats!(黄老鼠)”

华工们沉默着加快动作,没有多说一句。

三十丈开外的检疫船上,戴白色口罩的白人医官正用不知道什么药水泼洒甲板——这是新增的“防疫”章程,说专防疫病,实则专淋黄面孔。

陈九站在码头边缘,望着眼前这“恢弘”的场面,打眼看过去,最少大几百华工在码头扛包。

来金山之后,他还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苦力工作,密密麻麻如蚁群搬家。唤起了他在甘蔗园的愤怒的记忆,那猪狗一样的生活再次涌现在脑海,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说的苦涩。

心底涌出的无力感,交织着愤怒、同情和悲凉,仿佛有一团烈火在胸中燃烧,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最后只在他的眼睛里留下更深的冷硬,眼神锋利得让人不敢首视。



    (http://www.233xsw.com/book/r0cKO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1870:从猪仔到地下皇帝 http://www.233xsw.com/book/r0cKOW.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