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邻居大婶的冷嘲热讽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重生94:老婆,让我再爱你一次 http://www.233xsw.com/book/cpcK0O.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家属院公告栏前围了七八个人。墨卫东刚走近,人群就像被劈开的浪一样分开,露出那张用图钉固定的举报信。信纸上的钢笔字力透纸背:"举报墨卫东投机倒把行为",落款是"部分群众"。

"哟,大学生回来啦?"李婶倚在自行车棚边上,手里瓜子壳故意往他脚边吐,"现在的大学生真有出息,专搞泡水货骗人。"

墨卫东没接话,仔细看举报信内容。信里说他"利用暴雨灾情倒卖受潮电子元件,危害国营企业生产安全",还特别强调他"没有正当职业,整天游手好闲"。最可笑的是最后一条罪状:"经常深夜出入,影响家属院治安"——这分明是他前几日去农机厂找证据的作息。

"让让。"他伸手要撕举报信。

"敢撕就是做贼心虚!"李婶一把拽住他袖子,朝人群喊,"大伙看看,这种人住在院里多危险!万一带坏孩子..."

墨卫东甩开她的手。袖子"刺啦"一声裂开道口子——这是暴雨夜抢救芯片时刮破的,今早母亲刚给缝好。李婶像抓到什么把柄似的尖叫:"大家作证啊,他先动手的!"

"李秀英!"门卫老张突然从传达室探头,"你闺女在厂里偷纱锭的事,要不要也写张告示?"

人群里响起几声窃笑。李婶脸色铁青地啐了一口,扭身走了。墨卫东趁机撕下举报信,发现背面还有复写纸痕迹——显然不止贴了这一处。

老张递给他一叠信:"居委会、街道办、工商所都收到了。"又压低声音,"早上刘厂长秘书来电话问过你爹的住址。"

墨卫东把信揉成团塞进口袋。刘启明这是要赶尽杀绝。暴雨那晚他潜入农机厂更衣室,找到了父亲藏的证据——1989年设备评估的原始数据,与正式报告相差30%以上。现在对方显然察觉了。

"你爹当年..."老张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三楼王工家水管漏了,你去修修,挣顿饭钱。"

王工是父亲在技术科的老搭档。墨卫东刚敲开门,就被拽进屋里。餐桌上摆着红烧带鱼和两碗米饭,王工的妻子——他从小叫周姨的——正往他碗里夹菜:"多吃点,看你瘦的。"

"农机厂那套德国设备的原始手册。"王工从书柜底层抽出本蓝色硬皮书,封面烫金德文己经斑驳,"你爹当年偷偷翻译的。"翻开内页,密密麻麻的铅笔批注间夹着几张泛黄的纸——1990年南方某汽修厂的采购意向书,金额栏被红笔圈出。

"你爹早看出汽配是条路。"王工用筷子点点手册里的液压原理图,"这批设备改个参数就能加工进口车零件,比农机利润高五倍。"

墨卫东手指微微发抖。父亲生前最后几个月,确实常念叨"汽配"两个字,当时他只当是病中呓语。现在想来,父亲恐怕早就规划好转型路线,却被刘启明用虚假评估断了后路。

"现在厂里那套设备..."王工冷笑,"标称精度0.02mm,实际连0.1mm都达不到——有人把导轨的耐磨层车薄了当废铁卖。"他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个简易流程,"你要是能搞到二手数控铣床..."

楼道里突然响起李婶的大嗓门:"王工在家吗?街道办要登记暂住人口!"

周姨迅速收起德文手册,塞给墨卫东一袋橘子:"走后门。"临关门又往他兜里塞了个硬皮本子,"你妈让我转交的。"

粮油本里夹着三张百元大钞,每张都沾着油渍。墨卫东想起母亲每天凌晨三点去早市支的豆浆摊——这笔钱不知要卖多少碗豆浆才能攒下。本子最后一页写着行小字:"买点好菜,你爸老同事今晚来吃饭"。

菜市场入口贴着同样的举报信,这次还配了张模糊的照片——暴雨夜他蹲在货运站抢救芯片的背影。卖肉的胡师傅一见他就不耐烦地挥手:"今天没碎肉卖!"隔壁摊主更是首接拉下卷帘门。

只有卖豆腐的老刘悄悄指路:"东门老吴那儿还能买。"老吴是市场边缘的流动摊贩,墨卫东找到他时,他正把举报信撕下来垫鱼鳞。"小伙子别怕,"老吴麻利地刮着草鱼鳞,"当年我卖鸡蛋被举报'资本主义尾巴',不也熬过来了?"

墨卫东买了条草鱼和二斤排骨。经过百货商店时,看见李婶正在家电柜台前指手画脚。他本想绕道,却听见她说:"...这种投机倒把的,就该送派出所!我家老李在工商局..."

柜台里的收音机突然播报新闻:"我市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新增营业执照..."李婶啪地关了收音机:"净播些没用的!"

墨卫东转身时撞到个穿劳动布工作服的人。对方扶住他,他认出是纺织厂锅炉房的孙师傅——前世苏晓兰曾提过,这人帮她挡过车间主任的骚扰。

"小墨啊,"孙师傅压低声音,"工会那批泡水继电器,你修好没有?厂里急用。"

"修好七成。"墨卫东警觉地问,"刘厂长不是当废品处理了吗?"

"他小姨子管的仓库烧了批货。"孙师傅冷笑,"现在急着找替补呢。"留下个电话号码,"修好的明天送锅炉房来,别走正门。"

回到家,母亲正在厨房熬中药。见他拎着菜,急得首跺脚:"让你买好菜,不是让你乱花钱!"揭开草鱼鳃盖看了看,又红了眼眶,"这鱼至少三斤..."

"周叔爱吃鱼。"墨卫东把粮油本还给她,三百块钱原封不动夹在里面。母亲刚要说话,门外响起咳嗽声——是父亲生前最要好的同事周工程师,拎着瓶洋河大曲站在门口。

饭桌上周工程师绝口不提举报信的事,只说最近帮乡镇企业调试设备。"浙江人厉害啊,"他抿着酒说,"报废的日本机床,改改装就是条生产线。"突然话锋一转,"卫东,你那个修车摊最近生意怎样?"

墨卫东一怔。他确实常去老赵的修车铺帮忙,但从未对外说过那是自己的摊子。

"老赵跟我通过电话。"周工程师从公文包取出个信封,"他深圳的侄子有批积压汽配,问你要不要接手。"信封里是份清单,列着二十种丰田零件的型号和数量,价格只有正品三分之一。

"怕是..."

"不是走私货。"周工程师看穿他的顾虑,"广汽的次品,走不了4S店渠道。"在桌布下比了个手势——这批货的利润足够租个正规门面。

母亲端上红烧鱼时,楼道里传来李婶的尖嗓门:"...某些人家里大吃大喝,钱来得干不干净谁知道?"接着是重重的跺脚声——她家门口的蜂窝煤总是堆到公共走廊。

周工程师突然提高音量:"老墨当年评高工,就是被小人举报才没评上!"这话明显是说给门外听的,"现在怎么样?省里特批的追认文件下周就下发!"

门外静了片刻,接着是慌乱的脚步声。母亲低头扒饭,嘴角却微微扬起。墨卫东这才明白,周叔今晚是专程来镇场子的。

饭后周工程师留下个电话号码:"修车摊旁边那间五金店要转让。"意味深长地补充,"地段不错,就是邻居嘴杂。"

墨卫东送客到家属院门口,回来时发现李婶家的煤堆被踢散了,几块煤滚到他家门口。母亲正蹲着收拾,见他回来急忙摆手:"别动!留着我明天生炉子用。"

夜里清点修好的继电器时,墨卫东发现个奇怪现象:泡水程度相似的批次,纺织厂仓库那批故障率比他在深圳进货的低15%。拆开对比才发现,厂货的密封胶圈多道工序——这是军工标准。前世记忆突然闪回:1993年纺织厂确实承接过军需品订单,后来因质量问题被撤单。刘启明恐怕是把军品物料混在民用品里处理了。

这个发现让他辗转难眠。凌晨三点,母亲轻手轻脚起床准备早市时,他假装熟睡。等大门关上,他立刻爬起来翻看周工程师给的汽配清单。其中几种油封的型号很特殊,是专门用于军用卡车的...

窗外泛起鱼肚白时,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形。修车摊、五金店、军标汽配,这些碎片突然有了联系。他摸出父亲批注过的德文手册,在液压阀章节发现行小字:"可替代丰田8A-FE,差价7倍"。

楼下突然响起李婶的骂街声,这次是因为有人往她晾的被单上泼了茶水。



    (http://www.233xsw.com/book/cpcK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重生94:老婆,让我再爱你一次 http://www.233xsw.com/book/cpcK0O.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