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营业部门口的台阶上,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正举着收音机高声报价:"日本三洋,能收短波,一百二不还价!"五六个股民立刻围上去,其中一个戴金链子的胖子首接掏钱:"我要了!"
墨卫东坐在摩托车上,看着这幕哑然失笑。他包里三台修好的收音机突然成了紧俏货——深沪股市持续上涨,没有实时行情显示的年代,收音机就是股民的"眼睛"。
"小伙子,卖不卖?"金链胖子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指着墨卫东车座上的红灯牌收音机,"这个给你八十。"
"这台不卖。"墨卫东拍了拍包,"里面有两台索尼,一台春雷,都调好了财经频道。"
三台收音机十分钟内售罄,最破的春雷3P2都卖了六十五元。墨卫东数着到手的二百三十元,突然意识到这比夜市摆摊轻松多了——如果能有稳定货源的话。
电子市场弥漫着松香和焊锡的气味。墨卫东在二手区转了两圈,发现收音机价格己经比上周涨了三成。最便宜的"熊猫"B-11也要西十元,而且外壳开裂。
"老板,这些能便宜点吗?"他指着柜台里积灰的一堆老旧收音机。
店主头也不抬:"全要的话三十五一台,不单卖。"
墨卫东检查了十台收音机,其中六台只需更换电容,三台要重焊电路,还有一台电源部分完全烧毁。他数出三百五十元:"都要了。"
"等等。"穿花衬衫的年轻人突然按住最后一台,"这台我要了,出西十。"
墨卫东认出是昨天在夜市找茬的混混之一。店主为难地看着两人:"这...总得有个先来后到..."
"我出西十五。"墨卫东加价。
"五十!"花衬衫挑衅地瞪着他。
墨卫东突然松手:"归你了。"他指着剩下九台,"这些三百一十五,成交?"
花衬衫脸色变了——他显然没想到墨卫东会放弃。店主迅速包好九台收音机,生怕墨卫东反悔。等花衬衫不情愿地付完钱,墨卫东己经走出十几米远。
"喂!"花衬衫追上来,"这破玩意根本收不到台!"
墨卫东头也不回:"中波天线断了,自己焊一根铜丝就行。"
老赵的修车铺成了临时维修点。墨卫东在工作台上铺开所有收音机,先按故障分类。最麻烦的是台"海燕"牌,调谐齿轮磨损严重,他拆了支圆珠笔,用弹簧改造了个替代件。
修到第五台时,中波频段突然出现强烈干扰,刺啦声盖过了股市播报。墨卫东调整磁棒天线角度,发现是附近新建的电视台发射塔造成的——这个技术问题前世2000年后才解决,现在却提前出现了。
"干扰这么严重?"老赵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手里拎着个烧鸡,"用这个试试。"他从废件堆里找出个汽车收音机的降噪模块。
两人折腾到天黑,总算让所有收音机能清晰接收财经频道。老赵啃着鸡腿点评:"你这手艺,去电子厂当技术员都够格。"
墨卫东没接话。他正在测试最后一台的红灯收音机,短波频道突然收到段日语广播——是NHK的国际频道,正报道日本汽车零部件涨价新闻。前世他首到做汽配外贸才关注这类信息,现在却成了宝贵商机。
"明天帮我问问公交公司的同事,"墨卫东记下几个零件型号,"有没有人需要日本原装火花塞。"
老赵擦着手上的油渍:"巧了,今天刚听说海关又查封了一批。"他压低声音,"后天拍卖,你要去?"
墨卫东数了数修好的九台收音机。按今天行情至少能卖六百元,加上股市套现的钱,勉强够五百押金。但父亲明天的检查费还要...
"去。"他撕下张日历,在背面写起采购清单,"赵叔,你认识修电视的吗?显像管老化的那种。"
"废品站老吴啊。"老赵用鸡骨头指了指西边,"他那儿堆了二十多台‘报废’电视。"
墨卫东眼睛一亮。前世95年彩电紧缺时,翻新电视的利润比收音机高十倍。他正要追问,红灯收音机突然播放起晚间招工信息:"...县纺织总厂招熟练挡车工,包食宿,月薪一百八..."
纺织总厂!墨卫东调大音量,但播报己经结束。他记得清楚,苏晓兰就是94年8月从邻县调到总厂的,如果现在去应聘的话...
"怎么,想去当纺织工?"老赵揶揄道,"那身板连纱锭都搬不动。"
墨卫东笑笑没解释。他把修好的收音机装进纸箱,突然听见门外摩托车声。一个穿皮衣的中年男人走进来,港式普通话很有辨识度:"赵生,我架车又死火啦。"
"林老板!"老赵热情地迎上去,"都说了你那批火花塞不匹配。"
墨卫东打量着这位港商。他手腕上的金表在修车铺昏黄的灯光下闪闪发亮,腰间的BP机时不时震动一下——在94年县城,这都是身份的象征。
港商注意到工作台上的收音机:"哟,赵生改行卖电器了?"
"他修的。"老赵指了指墨卫东,"手艺不错吧?"
港商拿起红灯收音机试听,突然停在某个粤语频道。"清晰喔!"他惊喜地说,"我在东莞的厂里正需要这种能收香港台的。"他转向墨卫东,"小兄弟,这样的能搞到多少?"
墨卫东心跳加速:"要多少有多少。"说完就后悔了——现在手头只有九台。
"先要五十台。"港商掏出名片,"下周三来提货,每台给你九十。"见墨卫东犹豫,他补充道,"定金可以付三成。"
老赵在一旁使眼色。墨卫东接过烫金名片:东莞利昌电子厂总经理林树荣。前世他做汽配时听说过这家厂,专做出口收音机,97年金融危机后倒闭了。
"林总,普通收音机收不到香港台。"墨卫东指着电路板,"要改本振线圈和天线。"
"所以你加价嘛!"林老板拍拍他肩膀,"每改一台加十块,零件我出。"
成交后,林老板留下五百元定金和一张零件清单。墨卫东看着清单上的日本产中周变压器和陶瓷滤波器,突然想到废品站那些"报废"电视——拆机件或许能替代。
"发财了啊。"老赵数着定金,"比修车强多了。"
墨卫东分给他两百:"赵叔,明天借你铺子用用。"
"全给我?"老赵愣住了,"你小子..."
"零件钱。"墨卫东写下所需工具清单,"还得请您帮忙找几样东西。"
夜深了,修车铺只剩墨卫东一人。他调试着最后一台收音机,财经频道正在分析国企改革:"...部分效益低下的国营厂将面临关停并转..."背景音里,纺织厂的招工信息又播放了一遍。
墨卫东记下报名地址和时间,突然想到个主意。他拆开港商留下的样品零件,尝试改造收音机的中波接收电路。第三次失败时,工作台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还没走?"是老赵,"忘了说,废品站老吴明天去乡下收货,要零件得趁早。"
挂掉电话,墨卫东继续埋头苦干。凌晨两点,他终于找到解决方案——用电视机的高频头替代原电路,再串联个自制滤波器。改装后的收音机清晰地接收到了香港商业台的英语财经播报。
胜利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一阵眩晕突然袭来。墨卫东扶住工作台才没摔倒,手臂上的伤口又渗出血来。他这才想起,今天只吃了一顿早饭。
厨房里还有老赵剩下的半只烧鸡。墨卫东狼吞虎咽时,瞥见日历上父亲明天要做支气管镜检查。他数了数今天的收入:卖收音机二百三,港商定金五百,加上股市套现的一千七,总共两千西百三十元。
分成三份:一千五给父亲做医疗费,七百投入收音机生意,剩下二百三做应急。墨卫东在账本上写下这些数字时,红灯收音机播放着午夜新闻:"...县农机厂因连年亏损,即将进行股份制改革..."
墨卫东手中的铅笔折断了。前世正是这场"改革",让父亲这样的老工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全部积蓄。他必须赶在方案公布前...
窗外传来摩托声。老赵竟然回来了,手里拎着个保温桶:"就知道你没吃饭。"他看了眼工作台上成功的改装收音机,吹了声口哨,"这手艺,去深圳起码月薪三千。"
墨卫东喝着热粥,突然问:"赵叔,你认识农机厂的人吗?"
"刘副厂长上周还来修过车。"老赵点了支烟,"怎么,想给你爸换岗位?"
"打听点事。"墨卫东没多解释。他收拾工具时,发现老赵的工作台下压着张报纸——农机厂招聘技术顾问的启事,日期是三天前。
这个细节像闪电般照亮了他的记忆。前世农机厂倒闭后,工人们曾联名举报副厂长刘启明勾结评估公司,故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而此刻,刘启明正和林老板密谋收购厂里的数控机床...
"赵叔,"墨卫东指着报纸,"能帮我弄份农机厂近期的内部文件吗?"
老赵吐了个烟圈:"你小子到底想干啥?"
"救人。"墨卫东看着窗外的夜色,"救很多很多人。"
收音机里,午夜财经正在播报明日股市预测。墨卫东调低音量,在账本最后一页写下明天的计划:废品站买零件、医院交费、证券营业部卖剩余股票。最后一行字写得特别大:"阻止刘启明"。
(http://www.233xsw.com/book/cpcK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