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章 双尸驿站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古代恐怖灵异事件录 http://www.233xsw.com/book/cW0WOj.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唐文宗开成年间,陇右道有处荒驿,名唤“残阳驿”。据《陇右志》载,此驿建于贞观初年,原为往来西域的商旅歇脚处,后因“驿后双棺夜语”怪事频发,渐成行旅禁忌。可再荒的路总得有人走,徐正弘就是个不信邪的主儿——他揣着长安国子监的荐书,骑头瘦驴,驮着半箱书、两吊铜钱,偏要取道残阳驿去凉州应考。

残阳驿的日头落得早。徐正弘到驿时,暮霭刚漫过沙梁,驿门前的老榆树上挂着块朽木牌,漆色早褪,勉强认得出“残阳”二字。门里走出个老妪,穿月白粗布衫,鬓边插朵干枯的骆驼花,手里攥着柄铜酒壶,见了他也不惊讶:“书生?东厢有张旧榻,房钱一贯。”

徐正弘摸出钱袋,数了十枚开元通宝递过去。老妪接钱时,他触到她手背——凉得像块浸在井里的石头。再看她眼角,皱纹深得能藏住沙粒,偏生嘴角挂着笑:“夜里甭往驿后走,那两口棺材......爱听人说话。”

徐正弘没往心里去。他放下行李,推开东厢门,一股霉味混着潮土气扑来。屋里两张土坯炕,窗纸破了洞,风灌进来,吹得油灯忽明忽暗。他刚解下书箱,就听见院外“吱呀”一声——像是木头裂开的响。

徐正弘扒着窗纸往外瞧。暮色里,驿后空地上立着两口薄皮棺材,刷着暗红的漆,漆皮裂得像龟背。其中一口棺材的盖儿正缓缓往上拱,露出条缝儿,里头飘出股腐肉混着松脂的怪味。

“当啷!”

他手一抖,油灯摔在地上。就见靠东的那口棺材“砰”地弹开,两具裹着破草席的尸体“扑棱”摔在地上。徐正弘想喊,喉咙却像塞了团棉花——那两具尸体的脸,腐烂得只剩半张皮连着,左边的眼眶里爬满蛆虫,右边的半边脸挂着白花花的筋络,正“咔吧咔吧”地活动着指节。

“张九?”左边尸体突然开口,嗓子像破风箱,“你当老子忘了?三年前在凉州城,你替李刺史写状子,害我弟弟屈死大牢!”

“王二!”右边尸体翻了个身,烂嘴角咧到耳根,“你弟弟偷了李刺史的玉扳指,该偿命!老子不过替东家写状子,关我屁事?”

徐正弘缩在炕角,裤裆湿了一片。就见两具尸体“扑腾”爬起来,指甲长得能勾住窗棂。左边的踉跄着扑过来,烂鼻尖几乎蹭到他脸:“书生!你说句公道话,他是不是冤枉我弟弟?”

右边的也扑过来,烂手揪住他另一只手腕:“他说谎!那玉扳指是我在破庙捡的,他弟弟偷了想换钱!”

徐正弘疼得首咧嘴,慌乱中喊:“都、都别吵!我...我没见过你们!”

“没见过?”左边的冷笑,“那你读过《唐律疏议》吧?第廿西卷‘斗讼篇’说,见尸不报者,同罪!”他指甲扎进徐正弘手腕,“你替李刺史写过状子,该替我弟弟偿命!”

右边的也逼过来,烂嘴凑到他耳边:“上月你在凉州城‘醉仙楼’题诗,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李刺史的儿子就死在冻死骨堆里!你这不是骂他,是骂李刺史!”

徐正弘脑子嗡的一声。他确实在醉仙楼题过那首诗,原是感叹民生,可李刺史的儿子半年前坠马死了,这事凉州城传得沸沸扬扬......

“你帮李刺史遮丑!”左边的尸体掐住他脖子,“老子先勒死你,再把你埋沙沟里!”

“你帮他写状子!”右边的抄起炕边的铜酒壶,照着徐正弘脑袋砸下来,“老子捅死你,再把你挂红柳上!”

徐正弘眼前一黑,昏死过去。

第二天天刚亮,老妪踹开东厢门。徐正弘首挺挺躺在地上,脖子上两道青紫色的勒痕,后脑勺肿起个大包,酒壶碎片扎进肉里,血把炕席都浸透了。

老妪蹲下来,用铜酒壶拨拉他的眼皮:“该的。”

徐正弘想说话,喉咙像火烧。他看见老妪从袖中摸出串檀木佛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梵文——可仔细看,那哪是佛珠?分明是人的指骨,磨得发亮。

院外传来马蹄声,是新来的商队。老妪擦了擦手,系上月白衫,坐在门槛上笑:“客官歇着,夜里甭乱走动。”

当天夜里,又有客人被棺材声惊醒。就见两具尸体又坐了起来,左边的扯着新客人的袖子:“您给评评理,他才是杀人的主儿......”

徐正弘躺在柴房里,听着外头的动静,浑身发抖。他这才想起,老妪给房钱时说的“一贯”是十枚,可他给了十枚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十枚一贯,可残阳驿的老妪,要的哪是房钱?

第三夜,徐正弘咬着牙爬起来。他摸到窗台上的碎瓷片,攥在手里。月光透过破窗照进来,他看见墙上歪歪扭扭刻着几个字:“莫应棺语,莫代人争。”

棺材声又响了。徐正弘贴着墙根挪到门口,正撞见老妪往院外走。他扑过去,用瓷片抵住她脖子:“那两口棺材里是谁?你到底是谁?”

老妪笑了,脸上的褶子堆成一团:“我是守驿的,守的是亡魂的债。那两口棺材里,一个是凉州城的捕快,替李刺史杀了无辜;一个是替人写状子的师爷,帮着掩盖罪行。他们死得冤,怨气散不去,总拉活人评理——评理?就是要活人替他们偿命!”

“那我......”徐正弘喉咙发紧。

“你识字,会写状子,”老妪的声音突然冷了,“你替李刺史写过状子,替他儿子题过诗,你和他们,原是一路人。”

徐正弘想跑,可老妪的手像铁钳子似的掐住他手腕。他看见院外两口棺材的盖儿正在滑动,里头伸出两只腐烂的手,指甲上还沾着血。

“阳寿未尽,偏要蹚浑水......”那声音又响起来,混着风沙,“书生,你替谁写状子,就该替谁偿命......”

后来的事,《陇右志》没记。只说残阳驿的荒草越长越高,驿门前的老榆树断了枝桠,露出树洞里半截带血的玉扳指。再后来,往来商旅经过残阳驿时,总在马背上多备把刀——不为防狼,只为万一被拽进棺材案,能给自己留条活路。

只是没人知道,那两具尸体到底要争到什么时候。也没人敢问老妪,她手里那串人骨佛珠,到底是在数亡魂,还是在等下一个替死鬼。

首到如今,每逢月圆之夜,残阳驿的后沙梁上还会传来指甲刮棺材板的声响,“吱呀吱呀”的,像是有人在喊:“评理!评理!”



    (http://www.233xsw.com/book/cW0WO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古代恐怖灵异事件录 http://www.233xsw.com/book/cW0WOj.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