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83章 衍圣公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日月之下,皆是明土 http://www.233xsw.com/book/OcFr0O.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寒风裹挟着雪粒,狠狠地砸在沂州城墙上。

朱槿伸手拂去披风上凝结的霜花,目光紧锁城楼下悬挂的王宣父子头颅。

两颗首级被麻布草草包裹,在呼啸的北风中晃荡,那青白僵硬的面庞,圆睁的双眼,好似仍满含不甘,死死盯着这座己易主的城池。

王宣父子的死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沂州周边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心存侥幸的元廷州县官吏们,听闻王宣的下场,无不惊恐万分。

与此同时,徐达深知舆论与思想引领的重要性,他命人将《谕中原檄》张贴至各个角落,还安排能言善道之人向百姓详细解读。

这篇由宋濂起草的檄文,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其中心内容极具号召力。它先是搬出 “夷夏之防” 的观念,高呼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一口号深深触动了广大汉人的民族情怀,使得饱受元朝统治之苦的百姓们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接着强调天命论,指出元朝气数己尽,朱元璋乃顺应天命之人;最后批判元朝纲常败坏,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

檄文所到之处,百姓们争相传诵,加上朱槿的开仓放粮,吴王的正义形象在民众心中愈发鲜明。

峄州、莒州、海州、沭阳、日照、赣榆等地的官吏们,看到王宣父子的悲惨结局,又感受到《谕中原檄》所带来的强大舆论压力,加之畏惧徐达的赫赫军威,纷纷意识到继续抵抗只是徒劳。

于是,他们在权衡利弊之后,相继选择归降明军。

就这样,在徐达的果敢行动以及《谕中原檄》的广泛传播之下,沂州周边诸多州县迅速平定,为后续的北伐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朱元璋实现其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朱槿正看着蒋瓛送来的战报,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战报上详细记录了各地的战况,山东地区的顺利推进让他感到欣慰,但河南那边常遇春遇到的阻碍也让他隐隐担忧。常遇春勇猛无比,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无人能敌,然而在排兵布阵方面,与徐达相比,确实稍逊一筹。

而他们共同的劲敌王保保,谋略过人,用兵如神,给常遇春的军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徐达来到朱槿身旁,他的步伐沉稳有力,身上的铠甲在寒风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压低声音道:“上位有旨意传来。” 这声音虽低,却如同洪钟般在朱槿耳边响起。

打断了朱槿的沉思,朱槿漫不经心地说道:“徐叔叔,我爹说啥了?” 如今山东的战事倒是十分顺利,这让他的心情颇为轻松,只是河南那边的局势,始终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上位令平章韩政扼守黄河要冲,截断敌军增援之路,让我亲率大军首捣益都。至于你…… 曲阜己被张兴祖顺利拿下,上位点名让你前去招降衍圣公孔克坚,而后带他前往南京觐见。咱们这些人里,就你学问高,最适合与孔家那些酸儒周旋。” 徐达的话语简洁明了,将朱元璋的旨意清晰地传达给了朱槿。

朱槿听闻,瞳孔微微一缩,伸手着城墙上的青砖,缓声道:“徐叔,我琢磨着我爹这步棋,可不只是招个人那么简单。您看,他从讨饭的做到吴王,又要开国当皇帝,那些老学究嘴上不说,心里头怕是还拿‘正统’挑刺呢。曲阜孔家顶着‘至圣后裔’的名头,把衍圣公请去南京,就好比给我爹的龙椅镶了金边,天下人瞅见,也得说一声‘名正言顺’。”

徐达闻言,摘下腰间酒囊灌了一口,笑着递过去:“小子脑子转得快。还有呢?”

朱槿接过酒囊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意冲得眼眶发热,指着墙上斑驳的《谕中原檄》道:“这世道乱了太久,礼崩乐坏的。爹看重的,怕是孔家背后那套‘君君臣臣’的规矩。只要把儒家那套重新立起来,百姓知道尊卑,官吏守着本分,大明的江山才能坐得稳当。”

“算你说到点子上了。” 徐达用粗糙的手掌拍了拍朱槿后背,铁甲相撞发出闷响,“不过还有件要紧事 —— 你瞧北边那些读书人的架势,虽说咱打着‘恢复中华’的旗号,可他们心里还揣着前朝的旧账。孔家在北方根基深,衍圣公要是肯给咱站台,那些摇摆不定的士绅,保不准就铁了心跟着吴王走了。”

朱槿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道:“听说元朝时,孔家子弟在朝廷里也有差事?爹这做法,是不是也想让大伙儿瞧瞧,咱大明才是正统文脉的传人?”

“正是这话!” 徐达眼中闪过赞许,重重地在朱槿肩头捶了一拳,“你小子没白读那些圣贤书。不过还有一桩,北边被胡人管了太久,好些汉家儿郎连‘之乎者也’都忘干净了。孔家在曲阜竖起旗杆,就是要告诉天下人 —— 汉家的规矩、圣人的学问,还得在吴王手里接着往下传!”

朱槿一脸自得的说道:“徐叔放心,我定把衍圣公请去南京。让这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知道谁才是儒家正统!”

徐达看着少年意气风发的模样,脸上的笑意却渐渐收敛,他凑近朱槿,压低声音道:““还有件事儿得叮嘱你。听说孔家人对你平日里用的那些标点符号很是排斥。你也知道,自春秋以来,圣人经典都是靠师徒口传心授,文章讲究‘文不加点’,读书人认为句读之法应藏在文意之中,靠学者自行领悟,添加标点是对圣贤文章的割裂。孔家世代研习经典,自然视标点为离经叛道之举,觉得这有违圣人文章体例。”

“我给你说了那么多上位的意思,就是为了告诉你,等到了曲阜可得收敛着些。那衍圣公留着还有大用,千万别一时犯了脾气,把事儿闹僵了。”



    (http://www.233xsw.com/book/OcFr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日月之下,皆是明土 http://www.233xsw.com/book/OcFr0O.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