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曜轻轻推开藏书阁的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夹杂着陈年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几分潮湿的韵味。
她的脚步在门槛处微微一顿,目光扫过眼前这片静谧的空间。
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房间,中间有一个高耸的圆柱,书架围绕圆柱螺旋上升,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书籍。
阳光透过穹顶中央那扇圆形的天窗,洒下一道道明亮而柔和的光线。光线沿着螺旋的轨迹倾斜而下,在书架与书籍间穿梭跳跃,形成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
平时应该也没人来这里。
每一层书架上都摆满了典籍,有的是厚重的竹简,有的是装帧精美的绢帛书,还有的是用上好宣纸装订成册的线装书。
解开门锁的侍卫说:“这第一层乃是‘经部’,存放的皆是儒家经典、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书籍,乃我朝学子修身治学的根基所在。”
侍卫抬头望了望盘旋向上的沉香木楼梯,伸手朝上方虚引两寸,沉声道:“这第二层实则是‘集部’。这里面收集的多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别集、总集,还有一些文学评论类书籍。东北角的飞仙阁里,收录诗人手稿,西南角的落梅轩则存着本朝新秀之作。”
“娘娘想要的书姑娘可去二楼寻找。再上一楼便是子部,收录先秦百家著作,承载着先圣们的智慧与思想。”他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道,“只是这子部的藏书,大多还是以竹简的形式保存着。毕竟年代久远,虽历经精心修缮与保管,但翻阅起来,确实不比如今的纸书那般轻便容易。竹简的编排与翻阅都有其讲究,姑娘若要查阅,还需得仔细些才是。”
清曜微微福身,脸上带着温婉的笑意:“多谢侍卫大哥提点,小妹记下了。既是如此,我便先去二楼为娘娘挑选书籍。只是听闻先秦百家思想博大精深,这些竹简虽查阅不便,却也实在珍贵,日后若有机会,定要好好领略一番。”
这里一共四楼,经史子集。侍卫说了前三层,第四层存放着什么不言而喻。
她快步跑上二楼,目光在一排排书架间快速扫过,手指轻轻抚过书脊,最终迅速选中几本常见的诗词汇编,将其紧紧抱在怀中。
紧接着,她的脚步迈向三楼。
踏上通往四楼的楼梯时,清曜的心跳陡然加快,焦虑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涌。
这里肯定有当年灭门惨案的蛛丝马迹!
因为着急,她的呼吸从来没有这样快过,急促的喘息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清晰。她全身发抖,一只手扶着楼梯的栏杆,另一只手紧紧护着怀中的书,仿佛那是她最后的依靠。
她再往下望时,螺旋式结构让她头晕目眩。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下,却未能驱散这弥漫的压抑。尘埃在光线中飞舞,像是纸白色的幽灵,在她眼前晃荡。
现在她在四楼了,史部。史部收藏的都是各类史书,记录着历朝历代的风云变幻。
她的手指在书架上快速划过,目光急切地在一本本书册上扫过。
清曜拿起一本书迅速翻开,扫过一行行工整的字迹。她的心跳得越来越快,直到她的目光停在一段简短的记载上:
“……正元六年正月癸丑朔,大司马上官鉴、中郎将张思节、骑都尉王守义谋反……冬十一月乙丑,鉴、思节、守义并伏诛……”
书页上的墨迹,黑得发亮,清晰得如同昨日才落下的一般。然而,那每一笔每一划,此刻都透着彻骨的冰冷,恰似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刀刃,毫不留情地割在她的心上。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千钧之力,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后面王公子弟该赐死的赐死,该流放的流放,该废为庶人的废为庶人。缺的官职由新人补充,如此写了数百字。
她的父亲,上官鉴,那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司马,那个曾经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从龙之臣,就这样被寥寥数语定下了结局——“谋反伏诛”。
她的家族,她的亲人,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抹去,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而那些空缺的官职,早已被新人填补,仿佛上官一族从未在这朝堂上留下过痕迹。
“你为什么敢做不敢当?”清曜喃喃自语,眼眸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不仅将上官一族灭门,还要让别人在历史上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污名。”
(http://www.233xsw.com/book/r0c0c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