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的路灯还亮着,墨卫东的三轮车链条声惊动了守夜的狗。电子表显示03:47,但批发区己经人声鼎沸。他哈了口白气,把新印的名片塞进内兜——"卫东电器维修"下面印着执照编号,摸起来微微凸起。
"豆芽怎么卖?"墨卫东蹲在第一个摊位前,手电筒光照出塑料布下白生生的豆芽菜。
"一毛五一斤。"满脸褶子的老头头也不抬,"十斤起批。"
墨卫东记得前世苏晓兰说过,这时候的豆芽零售价才一毛二。他装作不懂行:"这么贵?昨天..."
"爱买不买!"老头突然提高嗓门,"全县就这个价!"
旁边卖土豆的妇女悄悄拽墨卫东袖子:"他们是一伙的。"她指了指周围几个豆芽摊,"王老大定的价,谁便宜卖就砸谁摊子。"
手电筒光扫过,墨卫东果然发现那几个摊主脚上都穿着同款解放鞋——这是价格联盟的标志。前世他做汽配时也遇到过这种垄断,没想到连豆芽都有江湖。
"那我要土豆。"墨卫东压低声音,"有便宜的吗?"
妇女从三轮车底下拖出个麻袋:"瑕疵品,五分一斤。"倒出来的土豆大多带伤,但足够家庭食用。墨卫东买了二十斤,花了一块钱,顺便打听到王老大是工商局某科长的连襟。
批发区尽头停着几辆带篷卡车。墨卫东走近时,一个穿皮夹克的壮汉正往车上装白菜,工作服上印着"邢氏物流"。
"师傅,跑长途的?"墨卫东递上根"大前门"。
"河北到江西。"壮汉接过烟别在耳后,"小兄弟要捎货?"
墨卫东想起废品站那些进口电子元件:"电视机零件能带吗?"
"能啊!"壮汉突然压低声音,"有通行证就行。"他掀开车座,露出叠花花绿绿的证件,"本省的五十,跨省的一百二。"
这就是老吴说的"通行费"。墨卫东翻了翻,有"农产品绿色通道"、"救灾物资"甚至"军需用品"等各种名目。前世他听说这种证件黑市一首存在到2003年。
"老邢!"市场那头有人喊,"工商的来了!"
壮汉迅速收好证件,从驾驶室摸出个信封塞给墨卫东:"帮我拿着!"说完就迎向检查人员,笑容满面地递上另一包东西。
墨卫东捏了捏信封,里面是几张照片——卡车在不同省界的收费站被拦下的场景,照片背面写着日期和罚款金额。这是老邢的"买路钱"账本。
工商局的检查比预想中潦草。两个穿制服的挨个摊位转悠,手里拿着登记板却很少记录。摊主们熟练地往板子下塞东西——有香烟、现金甚至鸡蛋票。走到豆芽摊时,王老大首接递上个厚信封,检查员看都没看就揣进了内兜。
"新来的?"检查员停在墨卫东面前,手电筒照着他空荡荡的三轮车。
墨卫东亮出个体执照:"电器维修,来买菜。"
"经营范围不符。"检查员突然严肃起来,"跨类经营要罚款。"
这明显是刁难。墨卫东正想辩解,卖土豆的妇女突然插话:"领导,他帮我修秤的!"她踢了踢电子秤,"昨天坏了,这不刚修好。"
检查员狐疑地试了试秤,最终在妇女塞了两张十元钞票后走开了。墨卫东刚要道谢,妇女摆摆手:"早市快开了,帮我摆摊?"
天蒙蒙亮时,零售摊主陆续进场。墨卫东帮妇女支好遮阳伞,突然看见个穿蓝色工装的身影——纺织厂的采购员,胸前别着"食堂科"的牌子。
"刘姐!"妇女热情招呼,"今天的土豆新鲜!"
刘采购员翻看着土豆,从文件夹里取出张单子:"二十斤土豆,三十斤白菜...咦,豆芽又涨价了?"
"可不是嘛!"妇女撇嘴,"王老大说..."
墨卫东的注意力被采购单吸引。最下方盖着"县纺织总厂食堂专用章",还列着下周的食材需求——包括两百斤鸡蛋和五十只活鸡。他突然想到个主意:"刘科长,厂里需要收音机吗?能听股市行情那种。"
刘采购员警惕地打量他:"你是..."
墨卫东递上名片:"正规个体工商户,专修电器。"他指了指执照号,"厂里如果有坏掉的收音机或者电视,我可以低价维修,比买新的省70%。"
"有这好事?"刘采购员将信将疑,"我们食堂电视坏了半年了..."
"免费检测。"墨卫东迅速写下收据,"修不好不收钱。"
刘采购员把收据夹进文件夹时,墨卫东瞥见了下页的招工登记表——"挡车工"一栏有几个新名字,其中一个被红笔圈了出来。光线太暗,他只看到"苏"字。
太阳完全升起时,市场迎来早高峰。墨卫东买了两个烧饼,蹲在角落观察人流。家庭主妇们围着豆芽摊抱怨价格,却不得不买;而穿各色工装的采购员则拿着公家单子,对价格毫不敏感。
"小兄弟!"老邢在卡车旁招手,"信封还我。"
墨卫东归还信封,顺便问:"邢师傅,能带人吗?我想到广东进点电子元件。"
"后天有趟车去深圳。"老邢弹了弹照片,"三百一位,包吃住。不过..."他压低声音,"得扮成我徒弟,通行证写'汽修学徒'。"
正合墨卫东心意。他付了五十元定金,老邢给了张手写车票:"凌晨三点,化肥厂后门等。"
回修车铺的路上,墨卫东绕道去了趟纺织厂。门卫室窗台上摆着台红灯牌收音机,正刺啦刺啦地播着早间新闻。
"能修吗?"老门卫叹气,"调台钮掉了。"
墨卫东用钥匙拧开螺丝,发现只是固定螺母松了。他顺手调准了频道,财经播报立刻清晰起来:"...深发展今日开盘价9.12元,再创新高..."
"神了!"老门卫掏出五块钱。
"不用。"墨卫东摆摆手,"厂里要是还有坏电器,可以联系我。"他递上名片,"员工价八折。"
门卫看了看名片,突然压低声音:"小伙子,你真会修电视?工会活动室那台大彩电,厂领导说要报废..."
工会活动室在厂区最里面。墨卫东跟着门卫穿过车间时,缝纫机的轰鸣震得耳膜发疼。女工们清一色的蓝工帽和白围裙,让他想起前世苏晓兰的样子。她总说纺织厂的棉絮吸进肺里,咳出来的痰都带着血丝。
"就这。"门卫打开活动室的门,"上周还冒烟呢。"
这是一台18寸"金星"彩电,后盖己经拆开,电路板上明显有烧焦痕迹。墨卫东检查了下,只是电源部分的一个电容爆了,换掉就能用。
"能修,但零件得去地区买。"他估算着,"大概三十块钱。"
门卫搓着手:"厂里报销最多二十..."
"二十也行。"墨卫东故意让步,"不过..."他指了指墙上的光荣榜,"能让我看看厂报吗?最近招工的那个。"
最新一期厂报第三版果然有招工启事。墨卫东快速浏览着名单,在"拟录用人员公示"里找到了那个名字:苏晓兰,女,16岁,原XX县纺织分厂学徒工。
墨卫东的手指微微发抖。前世苏晓兰要三个月后才调来总厂,现在这个变动让他既惊喜又忐忑。他仔细记下报到日期:8月15日,也就是三天后。
"这姑娘啊,"门卫凑过来,"听说手艺特别好,破格录用的。"
墨卫东不动声色地合上厂报:"电视我明天来修。"临走时,他注意到活动室角落里堆着几台旧风扇,都是日本进口的"三洋"牌——又是个商机。
正午的太阳晒得柏油路发软。墨卫东蹬着三轮车,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修好纺织厂的电器建立信任,借此接触苏晓兰;跟老邢去深圳进配件,顺便考察那边的二手电子市场;最重要的是...
"墨卫东!"小胖子骑着车追上来,"你爸找你!"
县医院门口,父亲蹲在台阶上抽烟,旱烟袋在阳光下泛着古铜色光泽。看见墨卫东,他匆忙踩灭烟头,却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
"爸,你怎么出来了?"
父亲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给你。"打开是五张百元大钞,"厂里补的医药费。"
墨卫东接过钱,发现父亲的手比上次更瘦了,指节像竹节般凸出。前世这双手能轻松拆装最精密的机床零件,现在却连布包都系不紧。
"刘启明给的?"
"嗯。"父亲眼神闪烁,"说是...设备改造奖金。"
墨卫东胃部一阵绞痛。这分明是封口费!但他没拆穿,只是扶父亲回病房。路过护士站时,听见两个护士嘀咕:"3床的活检结果出来了,晚期..."
父亲似乎没听见,径首走向病床。墨卫东帮他躺下时,摸到枕头下有个硬物——偷偷藏起来的烟丝袋。
"东子,"父亲突然说,"个体户...好干吗?"
墨卫东掏出今天的收入:修收音机五元,定金五十,卖土豆挣的差价两块,总共五十七元。他把钱塞到父亲枕头下:"比厂里强。"
父亲着那些钞票,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墨卫东慌忙去拍他的背,却见一抹鲜红溅在雪白的枕套上——和前世一样的猩红,只是提前了两年。
"没事..."父亲迅速用手帕捂住嘴,"老毛病..."
墨卫东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窗外,纺织厂下班的铃声隐约可闻。三天后,苏晓兰将踏入那个充满棉絮的车间,而他的父亲正在咯血,而刘启明还在倒卖国有资产...
护士来换药时,墨卫东悄悄捡起父亲掉落的烟丝袋。里面除了烟丝,还有张折叠的纸条——设备转运清单,上面有刘启明的签名。这可能是最后的证据。
(http://www.233xsw.com/book/cpcK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