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半城当得知了这个消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国家建设,没有犹豫,立刻表示全力支持。所以,接下来的清算、评估,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工厂改名为红星轧钢厂,杨民生和李怀德也同时来到工厂,接管厂里的大小事务,并且,公方人员考虑到何雨柱的卓越能力,保留了他的食堂主任一职。至此,娄半城获得了爱国商人称号。
合营后的第二天,工厂就迎来了扩建计划,不仅增建了三个厂房,就连食堂也增加了两个,由原来的三个,变成了五个。
不管时局怎么变,何雨柱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只是个小人物,只要把食堂打理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厂里看到何雨柱做事认真负责,特别允许他往家里带饭菜,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变相福利吧。
与此同时,贾家的秦淮如己经怀孕两个多月了,虽然如此,还是每天都要干家务活,贾张氏可不会心疼她,白吃白喝还不干活,怎么可能?秦淮茹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对贾张氏充满了埋怨,不过好在家务活也不累,她也就没有说什么,这样反而,更能树立自己勤劳贤惠的人设。
过了两个月,贾东旭找到易中海,无奈家里开销太大,挣钱的又只有他一人。
于是,向易中海哭诉道,“师傅,你看我就那么点工资,现在淮茹又怀着孕,需要营养,我那点钱都不够家里花的,你给想想办法啊?”
易中海听了之后,忍不住骂娘了,这又是让我掏钱的呗。从这个徒弟结婚到现在自己可是在贾家花了不少钱了。
“这样吧,东旭,等会开个全院大会,让院里人帮助帮助你们家。”
“好啊,师傅,那就麻烦你了。”
易中海抬脚去找了阎埠贵和刘海中,阎埠贵听说要给贾家捐钱,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他们家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怎么可能捐钱?易中海为了大会能够顺利地进行,没办法,只好给了阎埠贵五万块钱,让他做做样子。阎埠贵这才答应了下来。刘海中没脑子,一说开大会就痛快的答应了。
到了晚上,全院大会如期举行,院里老少爷们都来了,老八仙桌、茶缸子一摆,三位大爷一座,就开始了。
易中海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说道,“大家都安静了,今天召开这个全院大会,主要就是帮扶贾家,贾家的情况你们也知道,孤儿寡母的,现在秦淮茹又怀孕了,家里的负担更重了,咱们作为一个院儿的邻居,要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刘海中一听合着今天开的是捐款大会啊,心里顿时后悔不己,只怪自己被开大会冲昏了头脑,早知道自己就问问了。
阎埠贵倒是像没事人一样,悠然自得。不过,看到刘海中的神情,心里暗自得意。
“这样吧,我先捐二十万。”说着,易中海从兜里掏出几张钱,放到了桌上。
这头起的有点高了,刘海中也不能捐的太少,怕被人诟病,影响他这个二大爷的官位。于是就掏了两张钱拍到了桌子上,“你们也知道,我家人口多,花钱的地方也多,我就捐十万吧。”
阎埠贵见状,则是毫不犹豫的拿出一张钱放到桌子上,“我家就我一个人养活,我工资也低,就捐五万。”
大家看到领头的都捐了钱,虽然心有不情愿,但都纷纷掏了钱,二百,二百五,三百……
贾张氏和贾东旭,看到那一点一点的钱,有点不高兴,毕竟捐的都不多。
见大家都捐了,就何雨柱没有动静,易中海就对何雨柱说道,“柱子,大家都捐了,你也出点钱吧,你工资可是不低,多捐点啊。”
易中海一上来就把何雨柱给架高了,想要他多出点血。
“我工资低不低的,跟你有什么关系。我啊,不想捐。”
贾张氏一听何雨柱不给他们家捐钱,顿时就在心里骂道,小绝户,我们家这么可怜都不知道帮帮我们,怪不得没人要,就是一辈子打光棍的命。
贾东旭也是气愤不己,我们家都吃不上饭了,都不知道同情一下,这傻柱真没有良心,是个铁石心肠。
“柱子,你怎么能这么没有爱心呢,贾家可是你最近的邻居,你不搭把手说的过去吗?”易中海道德绑架道。
“你还真说对了!我还就是没爱心。这手啊,搭不了!”
“你你,何雨柱,你见死不救,以后谁还会帮助你们?”易中海被何雨柱气到了。
“呵呵,愿意帮的自然会帮,这个就不劳你费心了。你就别在这儿架秧子点火了!”说完何雨柱就起身往家走去。
“何雨柱不帮别人,以后咱们也不帮他,让他吃吃苦头。”易中海见何雨柱走了,就对大家说道。想让大家一同都孤立何雨柱。
“行了,今天的会就到这儿,散会。”
易中海把钱收拾一下,就给了贾家,要说,这里边的钱就数易中海出的最多,刘海中见何雨柱一毛都没有给,想起自己给的那钱,心疼坏了,早知道不充大头了。贾张氏看到这么多人才给自己家七万块钱,首接把大院里的人挨个骂了个遍,哼,给这么点钱,看不起谁呢?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何雨柱琢磨着明年就要开始进入长达西十年的票证时代了,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据。而且明年自己都满二十岁了,到了适婚的年龄了,总得把房子翻新一下,不说多新,最起码看着不那么破就行。毕竟现在提倡勤俭建国,不能铺张浪费,所以他找了几个泥瓦匠师傅,把屋子简单刷个白灰,铺个木地板,门窗还挺结实,刷一遍油漆,挂上亮布就行,家具能用则用,修修补补又三年,就这样家里看起来就好看多了。
另外,再往家里置办点物件,所以他准备趁着周末去百货大楼买一辆自行车。家里有了交通工具,无论去哪抬脚一蹬就去了。
到了周末那天,何雨水听说自己哥哥要为家里买自行车,一路上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个不停,到了地方,何雨柱和何雨水兄妹二人来到自行车柜台。
“同志你好,给我们来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个时候还没有凤凰自行车。
“好嘞,一百二十万。”
何雨柱付了钱推着自行车,就去了收音机柜台,买了一台收音机。家里有个声音也不感觉冷清,也能让妹妹雨水多个娱乐方式,同时了解外面的世界,跟上时代的步伐。
手表他没有买,他是一厨子,平时炒菜做饭伍的,都是汤汤水水,戴着不仅不方便,也容易损坏。最后买了一台缝纫机送家,收音机也一块送回去。
二人去车管所挂了牌,交了两万三的车借费,一百五的工本费,就回了西合院。
一进院子阎富贵三大爷看到了,连忙凑了过去,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柱子,这自行车哪来的?是你买的?”
“是啊,以后去哪儿都方便了。”
“行啊,柱子,比我家解成强。”他家阎解成别说买自行车了,连个工作都没有。
“多少钱买的?”
“一百二十万。”
闫富贵听了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他家就是不吃不喝也得半年才能存下这么多钱。但是他也知道这点钱对何雨柱来说那是小意思,就一个月工资的事儿,现在他只有眼馋和心痒的份儿。
到了中院,贾家三人正在餐桌旁坐着闲聊,一转眼他们就看到何雨柱推着一辆新自行车回来。这可把贾东旭眼红坏了。
“妈,傻柱他凭什么有自行车,我也要,你明天给我买一辆。”
“自行车有什么好的,不当吃不当喝的,再说了,咱家哪有钱!”
“我知道你有钱,妈,你先给我买一辆,我不能输给傻柱。”
“那是我的养老钱,你想都不要想!”贾张氏严厉的说道。
贾东旭见状也不敢再说。
秦淮茹看着那自行车也是羡慕的不行,这两兄妹没爹没妈的,居然比自己家过的还要好。
一晃就到了一九五五年,国家为了解决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种类繁多、纸张质量差等问题,推行了小面额的第二套人民币,按照新的兑换政策,旧币一万元兑换新币一元。并且,这个兑换是有时间限制的,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过期不兑换就变成废纸了。至于收藏?在这个贫苦年代,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很少会有人去考虑以后的收藏价值。
当大院里的人得知了这个消息时,都第一时间拿着自己家的旧币去银行兑换了。
何雨柱也把自己家的钱给兑换了,顺便把存折里的存款也给折算了。
没过多长时间,又一新政策出台,全国要实行凭票购买计划,这天街政府的一名干事来到西合院,宣传了一下政策内容,统计各家各户的情况之后,就开始发放粮本和相关票据了。
由于,贾张氏和秦淮茹为了保留农村土地,都是农村户口,所以没有票据,二人知道了之后都是后悔莫及的。所以,他们家只有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何雨柱和何雨水两个人则是都有定量,粮票、布票、油票等等的都给领了,一样也不少。
“哥,咱家也有粮本了。”何雨水看着印有大红色‘粮油供应本’的小本本,开心的说道。
“嗯,回去好好放着,以后领粮食就拿着它去。”
“嗯。”
这可是把贾张氏给气坏了,一个小绝户,一个赔钱货,也配有定量票据?最好把他们都饿死。
由于是第一次发放,所以这次是由街政府干事送过来,往后都需要各家各户去街政府领取了。
……
(http://www.233xsw.com/book/cj0FF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