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没事!开张了!老周火锅,热乎的!一毛五一碗!管够!” 我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轻松和一种更加坚定的力量,在清晨寒冷的空气中,传得很远很远。
灶火熊熊,映照着两张饱经风霜却写满希望的脸。
前路或许还有坎坷,但人心凝聚,众志成城。
这碗滚烫辛香的火锅,将承载着更多的情义和期盼,继续在这片被遗忘的角落,倔强地飘香。
孙老五的阴影彻底散去,如同被阳光蒸腾的晨雾。
“老周火锅”的灶火,在街坊西邻和工友们无形的拱卫下,燃烧得愈发旺盛、安稳。
那场风波,非但没有吓退食客,反而像一块无形的招牌,让“老周火锅”的名字在城南这片地界传得更响。
人人都知道,这不起眼的破棚子前,有一对硬骨头的老夫妻,手艺地道,价钱厚道,还有一群实心眼的工人兄弟撑腰。
食客如流水,每天天不亮,破桌子旁就挤满了人。
寒风凛冽的清晨,一碗滚烫辛香、用料实在的素火锅,成了附近工人、赶早小贩、甚至一些家境稍好点的人家都忍不住来尝鲜的“心头好”。粗陶碗不够用了,周大福又咬牙添了几个。
破板凳不够坐,食客们也不讲究,自带小板凳的,蹲着的,站着的,捧着碗吃得满头大汗,说说笑笑,竟成了城南清晨一景。
张大山和他那帮工友,成了摊子的常驻“护法”。
他们轮着班,总有人赶早来喝上一碗,顺便往那显眼的斧头旁一站,或蹲或靠,眼神警惕地扫视着西周。
那无声的威慑力,让之前那个瘦高个男人再也没敢露过面,连带着附近一些蠢蠢欲动的小混混都收敛了许多。
口袋里的钱袋,终于不再是干瘪的。沉甸甸的分量,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我和周大福商量着,第一次拿出了一笔“巨款”——五块钱!这笔钱,我们没有存着,而是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给周大福置办了一套像样的熬油家什!在旧货市场,我们淘换到了一个虽然旧但厚实完整的生铁大锅,替换了那口半边耳朵的破锅。
又买了一把锋利的剁骨刀,一根光滑沉重的新木杵。
当周大福用新锅新刀重新熬制底料时,那动作更加流畅,眼神里的专注和骄傲几乎要溢出来。
新锅受热均匀,熬出的牛油底料色泽更加橙红透亮,香气也仿佛更加醇厚霸道。食客们一吃就尝出了不同,赞不绝口。
第二件,是终于给我们的“硬菜”添了点油腥!虽然买不起正经肉,但我们咬牙买了一小筐最便宜的猪筒骨和一堆带着肉筋的牛骨棒。
每天收摊后,周大福就守着新锅,用小火慢慢熬煮这些骨头。熬得骨酥髓出,汤色奶白浓郁。
第二天,把这些熬得透烂的骨头捞出来,拆下上面粘连的丝丝缕缕的肉筋和碎肉,再浇上一勺滚烫的红油汤底,撒上点葱花……一碗“红油拆骨肉/筋”就成了摊子上最抢手的“荤菜”!虽然量少,要额外加两分钱,但那份难得的肉香和筋道的口感,让食客们趋之若鹜,往往刚出锅就被抢光。
“老周,今天拆骨肉还有没?”
“老板娘,给我留一份拆骨筋!多加勺汤!”
“哎哟,这拆骨肉吸饱了红汤,比大肉片子还香!”
听着食客们满足的夸赞,看着周大福因为有了趁手工具和“拿手菜”而日益舒展的眉头,我心里那点因孙老五而起的阴霾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亲手挣来的喜悦。
粮店的老李,也成了我们最稳固的“供货商”。
他不再需要我每天送汤,但粮店后门的“垃圾”却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新鲜”。
碎粉条头是常客,筛下来的碎米、豆渣也常有,有时甚至能“捡”到一些品相稍差但完全能吃的萝卜土豆。
作为回报,我和周大福隔三差五就给他端一大盆熬得浓稠喷香的骨头汤,或者留一大份拆骨肉,让他带回家给孩子添点油水。
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让双方都得了实惠。
日子,就在这辛香滚烫、忙碌充实中飞快流逝。
冬去春来,城南那片荒地上勘探的白线,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
偶尔能看到穿着制服的人拿着图纸指指点点,预示着某种不可阻挡的变化正在逼近。
一天傍晚,收摊比平时早些。夕阳的余晖暖暖地洒在棚户区低矮的屋顶上。
我和周大福正坐在棚子口的小板凳上歇脚,算着当天的收入,商量着明天要不要再去买点好煤。
粮店的老李却脚步匆匆地找了过来,脸上没了往日的随意,带着一种欲言又止的凝重。
“老哥,嫂子,”他搓着手,眼神躲闪,声音压得很低,“有……有个事儿,得跟你们透个风。”
我和周大福心里咯噔一下,放下手里的钱,齐齐看向他。
“我今儿在库房,听我们主任接电话……”老李咽了口唾沫,声音更低了,“说是……说是新规划那条路,动工的日子定了!下个月初八!推土机……就要进场了!”
轰!
如同晴天霹雳!
我和周大福瞬间僵在原地,手里的钱“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下个月初八?!推土机?!
我们猛地抬头,望向不远处地上那几道早己熟悉的白线。
那不再只是模糊的标记,而是张开了巨口的深渊!
我们的破棚子,我们辛辛苦苦支起来的摊子,我们刚刚看到希望、一点点经营起来的“家”……就在这白线之内!就在推土机的履带之下!
“老李……这……这消息准吗?”周大福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脸色煞白如纸。
“我们主任亲口说的,应该……应该假不了……”老李叹了口气,眼神里充满了同情,“主任还说……这片棚户区,都在拆迁范围里。补偿……补偿可能……唉!”
他摇摇头,没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意我们都懂。
像我们这种自己搭的破棚子,又是“抢占”的荒地,能有什么像样的补偿?
(http://www.233xsw.com/book/cWpjp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