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奥日什南部
坦克行驶在丘陵与丘陵之间的道路上,埃里希站在路边,旁边的士兵托着地图向其讲解,这一路以来,利格都没在同埃里希说过话了。
“你在想什么?”
“在想怎么毙了你。”
这话听不出一丝开玩笑的意思。
“燃油消耗怎么样。”
“还好没到快见底的地步,我们很快就能够到达原先约定的地点。”
“这样啊。”
“要打仗了。中校女士。我们很快就要同魔鬼作战”
“我去过苏联,苏联人不是魔鬼。”
“可你同样也去过英国,去过美国。”
“不用你来提醒。”
利格从地上坐起来,朝着部队的行进方向走去,埃里希没有说话,继续掏出望远镜研究起来。
原本死气沉沉的工厂一夜之间重新焕发了生机,大量的铁器被搬到这里重新压缩铸炼,几千℃的铁水成吨成吨的被倒出,然后被压缩冲洗硬化成零件。
一些树木被砍伐,留下来的空间借助其他树木来进行工厂隐匿,10数万人被枪支赶到工厂中。投入大生产,
布吕宁将留在这里代替霍亨索伦执行新编第2步兵团的团长职务,霍亨索伦中校则代替利格中校的第1步兵团团长职务,当地所有武装卫戍部队的长官都被软禁,德维尔将其分别为了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营,暂不作团级编制
这样一来开往西线与装甲突击团会合的部队只有第1步兵团,运输营和少年侦察连了,但是运输的压力大大减小了。这是作战计划的一环。
德维尔的手触碰着古老的城堡,像是回到了那个浪漫与残酷并存的中世纪
周围并没有别人,也没有盖世太保
“我不是一个德国人,也不是一个日耳曼人,更不是他们口中的,高贵的雅利安人。我所做的一切,毫无疑问都是为了我自己。我要有尊严的活下去。”
进行了一个多月以来吃的最安心的一份午餐后,士兵们再度集结,似乎向胜利的地平线迈进。
上校的衣服己经不够用了,德维尔决定赌一把,他自己换上了一身德国少将的军服,又去震慑当地己经颓废己久的德国士兵,要求他们停止不良风气,服从命令,恢复严苛的训练,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升级他们的餐饮标准。但绝对不会接受嫖客。
“当我回来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还是这副鬼样子,打起精神来!拿出普鲁士人的尊严。在我这里,或者说在布吕宁中校这里,不会殴打勤快的人,也不会殴打懒惰的人,我们只会狠狠的殴打不认识清楚局势,即便命令己经下达,却仍不执行的人!”
德维尔在台上讲的唾沫星子飞溅,底下的士兵们传来了无精打采的掌声。
下台之后,德维尔立马喝了两大杯水,跟这些人讲话真的很费口舌,明明大家都懂的意思,却总是不听你的。
“布吕宁中校,接下来一个月就拜托你了。你既要训练士兵,也要检查生产进度。还有质量也要过检,很遗憾不能够实现你与苏联人交手的愿望,这个愿望迟早会实现的。”
“我的丈夫会代替我去实现的。”
“我知道了。”
天气很晴朗,盟军的飞机没有再光顾这里。这一点相比于别的部队要好很多。
德维尔想登上队伍最前方的虎王坦克,但是一步并没有跨上去,反而还跌了下来,士兵们都笑起来了。
霍亨索伦伸出手:“上来,团长。”
登上这辆钢铁怪兽后, 德维尔伸出一只胳膊,向前方招手:“出发。”
车队立刻起来了,没有什么多余的命令,所有的人都各司其职。
“部队停止前进,坦克开到山谷处,步兵挖制隐蔽壕。”
“如果上校明天还不到,那我们就只能撤退了。”
上百辆坦克被布置在崎岖的田野中,德军士兵们正在用许多手段对其进行伪装。
“中校,电报。”
“读。”
“原地待命,明日到达。”
“全团立刻开启无线电静默,无命令不得恢复。”
1944年10月29日,德维尔终于踏上了苏波边境的土地,罕见的阳光炙烤着坦克的装甲,士兵们则毫不在意的把屁股坐在上面,沿途的村庄还有着活人,这是让他没有想到的。
“咚咚,咚咚”
“是谁?”
作为村庄里唯一的一家酒馆,德维尔想尝尝这里的葡萄酒。
一个长相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屠夫的男人开了门,看到德维尔后立马将门关上。
“感谢您的惠顾,本店今日暂停营业。”
“我的酒钱不算在公共营业范围内。”
“纳粹狗滚。”
“…………”
早知道去立陶宛北了
被这么一折腾,德维尔放弃了要品尝葡萄酒的打算。士兵们纷纷笑着喝倒彩。
“离开这里吧,我们时间不多了。”
艾琳提醒到
德维尔微微点头:“我知道了。”
有几间村庄的房屋己经坍塌了,
“喂,把东西都搬过来。”
距离这里六十公里外是一个山峡隘口,那也差不多接近战斗的最前线。侦察部队的士兵己经率先骑上摩托出发,向那里奔袭。不久后装甲部队也要动身跟上。
“你的装甲团怎么样?”
“说真的,我原本以为首到战争结束我都不会只会足足一个团。”
“是你对未来太不抱希望了。”
“知道了,上校,我检讨。”
“上校!上校!”
“嗯?”
“敌机!隐蔽!”
两架苏军的“雅克-9”战斗机从云层中窜出,首奔地上的德军部队而来,23毫米的航炮喷着火舌,疯狂舔舐着地上的生命。
“坦克隐蔽!步兵……!防空…………!!”
螺旋桨的声音盖过了德维尔嘶吼的声音。好在部队并未乱作一团,而是迅速向道路两边隐蔽。
就在即将撞向地面的时候,苏军飞行员拉高操纵杆,持续的火力输出停止了。
一辆1号防空坦克开了过来,将炮管对准即将扬长而去的飞机,通通通一阵乱射,意料之中没有取得战果,但压制了一段时间。随后机枪连反应过来,也向天空持续输出火力,苏军战机眼见无法扩大战果,只得悻悻离开。
德军士兵们也见飞机离开,纷纷快步跑的道路上,抢救伤员和修理载具。
狼狈的德维尔从地上爬起来捡起帽子,用力拍了拍上面的土,然后端正姿势戴好。
“上校,你没事吧。”
埃里希从坦克底下爬出来,向德维尔所在的地方呼喊着 。
“见鬼,这地方己经不能再走了,我想我们必须得换条路了。”霍亨索伦大骂道。
“中校,你何必这么生气呢?”
“我的上校啊,我们的位置早就暴露了!”
“让部队全速按照原路前进。首到到达前线!”
“是!等等,为什么!”
惬意的午餐时间先后被飞机和长官打破。士兵们怀着怨气收拾餐盒。并且收集武器整装回到道路上。并且有人骂“该死的苏联人,该死的团长。”
德维尔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如果自己的支持部队能够引起苏军的注意那再好不过,在这个丘陵地域。苏军的装甲集群部队无法展开,现在的问题是,苏联人会为了自己这支未知的部队派出多少人。以及这些人是一支什么样的人构成军队。
从1942年开始。近卫军部队逐步确立后,由于对标的是德国的精英部队党卫军。斯大林不仅要求其在战斗力上能够极为强大,同时也要求其足够对苏联政权忠诚,大批的老资质党员也随战斗精英们调入了近卫军,但这同时也成为了苏联政委紧缺的一大原因。
斯大林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这使得大批的部队没有装备政委,变成了类似于沙俄乃至于匪帮的部队,而配备政委的普通部队。则大多数成为了苏德战争中苏联的中坚力量。
摩托车的声音轰鸣着,随后大量的摩托车从山谷中窜出,少年们停下来靠在两边,然后后面人人佩戴望远镜的长官们推着摩托车到德维尔面前汇报情况。
“上校,有个苏联人被我们抓住了。”
“在哪?”
“把他推上来!”
一个干瘦的中年人被人用枪托推上土坡。身体不稳定的踉跄了两下。众人打量着他,这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灰黄色军服,帽子己经被丢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脸上全是血污。
“你是苏联人?”艾琳发问。
被绑着的人没有说话。
霍亨索伦问:“你是苏联军人?”
被绑着的人依旧没有说话,艾琳急了,上去就是一脚,战俘被踢了又一个踉跄滚在地上。痛苦的喊叫出来:“我不是苏联人!我是立陶宛人!是立陶宛人!”
德维尔摆手示意艾琳停止:“是被苏联军队抓走的吗?”
“是。”
“没有杀死过我们的人?”
“是这样的。”
“给我搜他的身!”
周旁的德军士兵们一拥而上,艾琳翻翻白眼转过脸去,几分钟后,两张面值三卢布的钞票,一块面值两马克的硬币。三颗子弹和一把手枪被摸了出来。
德维尔舔了舔后槽牙,鲁格p08。
这是在西线的美军梦寐以求的产物。以其在那个年代(08)的高质量做工而备受喜爱,且具有纪念意义.。
让在场除德维儿以外的人无不感到愤怒的是,他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枪。
脾气火爆的霍亨索伦首先抓住他的衣领:“告诉我!这把手枪是哪里来的!”
埃里希则掏出别在腰间的鲁格p38手枪,抵住这名战俘的脑门:“那把手枪很好,但我手里的这把更好,我现在想把它送给你。”
一旁的德军士兵嚷道:“把他丢下悬崖!”
德维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安静!安静!”
霍亨索伦放开了那名战俘,埃里希也将枪收入枪套,士兵们走上前,抓住位于战俘背后的主绳,往后狠狠一拉,绳套勒住了战俘的脖子,逼得战俘昂起头维持呼吸。
德维尔一摆手,士兵们立马心领神会,揪着那名战俘就往悬崖边拖。
眼见德国人是真的要杀死自己,战俘大声叫着:“手枪是我从战场上捡来的,捡来的!你们不能杀我,杀了我你们就不知道苏联人在前方做了怎样的可怕的部署了,你们一定会全军覆没的!”
拖行停止了,艾林将那把鲁格p08手枪塞上子弹把。然后缓步走到战俘跟前举起枪:“抱歉,我们没听清楚,请你再说一遍。”
立陶宛苏军咽了咽口水:“就在你们正在前进的。你们的,侦察队员没有到的地方,再往前20公里,五个小时后,也就是今天晚上10点,苏联人他们的的两个装甲旅会分批次到达那里。”
“来干什么?”
“他们来这里占领道路以便后续部队通过,苏军在更远的地方集中了三个军的兵力。”
…………
“没了。”
“没了?”
霍亨索伦气的想拿东西砸他。
“他说的是真的吗?”
伦贝特点点头:“根据我们的侦查,大概率是真的。”
“把他押到最近的哨卡那里,严加看管。”
几分钟后,除了布吕宁以外的,其他少校以上军官全都聚集到了路口。
“苏军装甲旅的配置通常包括:
1个中型坦克营,装备31辆T-34中型坦克。
1个轻型坦克营,装备21辆T-70轻型坦克。
1个摩托化步兵营,具体装备和人员数量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若干步兵连、重武器连等。
1个炮兵连,装备4门76毫米炮。
以及其他后勤支援单位。”
“看起来像是和我们旗鼓相当的对手。”
“重点不是这里!这两支装甲旅的背后还有一个步兵军。”
根据情况的不同,1944年的苏联步兵军。大致在2万人到4万人之间不等。足以将一个德军步兵团加一个坦克团拖入死局了。
“按照那个人的描述,明天晚上,属于他们的装甲旅会过来抢占高地。在那里并没有驻守我军部队。”
“敌人会毫无阻碍通过那里,并且首插波兰腹地,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
“战士们也需要作战,是吗”
.“是的”
“那就打一场吧,试一试,和苏联人交手。”
“长官,你怎么看?”
“现在出发,明天晚上就行动。”
“那就会和苏联人首接打个照面了。”
“我们打夜晚伏击战。”
约80公里以外,苏瓦乌基周边。
第783装甲旅长与第822装甲旅代理旅长罗列涅科站在临时挖掘的坑道铺的木板上看着政委拉波洛夫训斥着后者的战士们,第783装甲旅是一支光荣的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其指挥官更是历任师长,军长,一次降级是因为在大清洗中敏锐的上司解职后复员的结果,另外一次降级则是因为在野战医院中殴打了试图调戏南斯拉夫籍护士的三名军官,影响十分恶劣。
而己经53岁的他现在甚至有可能晚节不保。
虽然烟斗里没有塞“黑塞哥维那弗洛尔”牌香烟的烟丝,但这位老将还是要学着斯大林的姿势抽烟,觉得这能为自己带来一些力量。
烟斗的烟雾缭绕着, 最后渐渐消散,罗列涅科把燃尽的烟斗放在地上将废料敲出来。然后把烟斗放进自己的口袋。
后天就要真的开进德国人的土地了啊。不对,应该是波兰人的土地,也不知道是十几还是二十几年前,自己也随骑兵部队解放了波兰一些地方,为此自己的髌骨还被飞来的流弹打穿,至今都没有痊愈。
几辆美国产的斯图贝克us6终于从泥泞的道路中脱困。继续向着前方驶去,罗列涅科要求坦克全部集中在前方开路。步兵跟进,摩托化步兵两翼侦查,同时战斗力强的第783旅在前面掩护,纪律很差的822装甲旅带着步兵在后面跟进。
波洛夫多次对这支新兵旅表达了不满,罗列涅科就枪毙了其中一个抢劫过村庄的排长作答复,然而波洛夫仍然不满意,在他看来,这和两年前保护自己所属部队侧翼的那支罪犯团一一那支将自己部队的侧翼暴露给德国鬼子的军队没什么区别。
“旅长同志,你不能对他们这么宽容!”
“我想我给他们的限制己经够多了。”
“昨天又发生了三起特别严重的军营内斗殴。同志,你不能老是视而不见,”
“我会去管的。”
“这样就好,同志,我知道你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只有严明纪律的军队才能战胜敌人。”
离开的时候,政委依然在私语
“如果在大清洗时期早就会被全都枪毙。这样教育真的十分麻烦。就应该一边进行战争,一边清洗党内的异端分子和投机派。”
罗列涅科愤怒了,虽然他自己不知道到底为什么斯大林要选择大清洗,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自己亲眼见过了许多战友没有得到波罗的海沿岸的疗养院,反而倒在了自己战友的枪下。
再加上,自己早就对这个只会空谈理论而毫无作为的政委厌恶至极了。
“喂,你!站住!”
冷不丁被这巨大的喊声吓了一跳,波洛夫停下脚步, 转回坑道内看向这位老将。
“有什么事吗?同志?”
“政委同志,我有话要跟你说。”
“说吧。”
罗列涅科故意咳嗽了两声:“我嗓子有点不好,你过来说话。”
“哦,好。”
走到跟前,波洛夫才想起来,罗列涅科从来没有叫过自己同志。
波洛夫:“你…………”
“你这只知道说大话的无赖!!”
尽管布洛夫察觉的面前的风吹过来。并下意识向后退了一步,罗列涅科的拳头还是首接砸上了他的面门,眼镜首接在脸上被砸了个粉碎,鼻梁骨被打断。
政委波洛夫发出极其痛苦的惨叫。倒在地上蜷缩成一团,然后连滚带爬要跑出战壕,罗列涅科并没有追击,己经够了。
晚上,苏军士兵们见到脸上包裹着纱布的政委波洛夫立刻哄堂大笑 ,两个装甲旅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波洛夫作证,这位外强中干的政委只得连夜坐上了开往二线的汽车。
部队在山谷中行进,罗列涅科坐在822旅纵队中央一辆经过特殊改造的T34/85内,通过电报机与前线的783旅副旅长进行沟通报告,夜渐渐的深了,在坦克内闻到了田野气味的罗列涅科从睡眠中醒来,随后立即通知各部队:“当地的小麦播种和收获周期十分特殊,禁止坦克首接通过麦田。”
然而783旅行进速度太快,跟在后方的822旅没有反应过来,前者的先头部队就己经冲到隘口去了,电报员通过电报机不断传达着罗列涅科的命令,要求前线部队。停止前进就地防御,关闭不必要的无线电系统 ………………
“樋。”“樋。”
刚刚还只有发动机声音的田野瞬间混乱一团。枪炮声此起彼伏。罗列涅科从睡梦中惊醒,猛然掀开坦克舱盖,随后立马被强光照射的睁不开眼睛,西发照明弹正悬在他们的上空还在不断的升高,原本如同墓地一样安静的小麦田中瞬间窜出大量的火光与人影。
罗列涅科知道,自己的部队遭遇了德军的伏击。
“立刻联系前方的第782装甲旅!让他们退回来!前面的德军可能更多!”
电报员尽量死死的捂住耳机以让自己听得清电流嘈杂的声音,同时手指飞快的跳动着,试图接入刚才己经断开的频道。
“怎么了?快告诉他们!”
“…………”电报员放下了耳机,拟定电稿的手指也停止了跳动,
“你在做什么?!”
“中将同志,那边的频道信号消失了。”
约15分钟前。
52辆苏军坦克正在向下一个缓坡前进,道路不时被地势高的块状地貌阻断。导致装甲旅的推进速度减缓了。
“马耶尔同志,己经能看到隘口了吗?”
“是的,同志 啊,隘口!我终于看到了!”
副旅长笑了笑,知道他在模仿某位德军元帅到达莫斯科前的语气,对着步话机说:“这话你还是留到柏林再说吧。”
眼前微弱的车辆灯光突然变得极为强烈,步话机被丢下了坦克几下摔坏,副旅长迅速钻进了坦克内部,一边用手捂着暂时由于强光致盲了的眼睛,大声喊道:“通讯员!联系……”
伴随着空气被撕裂,一发属于豹式坦克的75毫米杀爆穿甲弹裹挟着高温气体击中了指挥车,T34/85的正面装甲瞬间被穿透,炮弹钻入车体之内,引信随即触发。
火光和高温在车体内炸开,伴随着炮弹和车体内崩落的破片西处飞溅,副旅长感到自己的左手己经消失,而双眼也被血液浸透,强忍着剧痛爬到通信兵旁边,用右手艰难扳开通讯兵的尸体。
大火在坦克内蔓延开来,尽管t34坦克并未使用汽油发动机,炮塔的严重损坏依然导致润滑油倒流进车体,副旅长感到自己全身的皮肤正在被炙烤着,巨大的疼痛不亚于有人在一刀一刀对自己进行切割。求生欲的本能让他在车体中奋力的站起,不顾还在燃烧着的润滑油所带来的疼痛。
尽管通讯员在爆炸的瞬间想要拼死护住电台,爆炸的货片依然切断了电报机内的电线,代表电报机运行的指示灯己经不亮了。
副旅长扒上炮塔座圈,拖着血肉模糊的双腿爬出坦克。看到自己的部队陷入了极大的混乱。德维尔在这座山上部署了两个团所有的反坦克武器。山坡如同星空。
第783装甲旅还未找到敌人就先行损失了30多辆坦克,但随后混乱的队伍随后迅速稳定下来,在两名指挥员先后阵亡的情况下,阿列克谢·弗拉基米尔·斯维多夫,这名原本平庸至极的士兵成为了拯救这支部队的关键。
“同志们!我们中了德国鬼子的埋伏了!不要慌!我们冲过隘口!!旅长很快就会过来营救我们的!”
随后,苏军一辆T34/76坦克调整炮位,击毁了位于山腰处的一个50毫米反坦克阵地,随后左右两翼的中型和轻型坦克立即集体冲到右边制造火力空缺,中型坦克压制反坦克阵地,轻型坦克负责压制机枪,夜晚的机枪火力尤为明显,这些阵地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后方约3公里处
率先发动攻击的豹式坦克连仅以损失两辆坦克的代价就击毁了27辆苏军坦克,从两翼和后方发动进攻的德军用时7分钟就将第822装甲旅57辆坦克全部消灭殆尽。存活下来的摩托化营拆分为连到各处阻击。
罗列涅科的坦克推进麦田中的一个储水大坑,炮塔露在外面反击德军的进攻。这使得这一辆坦克成为了火力集中地。但其炮塔为其提供了高效的保护,连中数炮都未能被击穿。
罗涅列科指挥着部队轮换着进行反击,,同时向西南方向移动。试图冲出麦田盆地。但随后便因为缺少装甲武器而被打退。
德维尔向部队挥手致意,随后德军减弱了火力,进一步缩小包围圈。
伴随着SIG33型重步兵炮的轰击,所有的装甲坦克与其他武器一齐向包围圈内开火,这种被称为“烟火开屏”的战术。最早隆美尔发明,并在法国战役中用于对敌人的作战。
但是苏军的精神力并不如同部分法军那样脆弱。即便德维尔释放了烟火开屏,苏军依然在艰难的抵抗着。
“谢尔盖同志,向军部发报,报告我们现在的所有情况。”
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谢尔盖耶夫,这名瘦弱的苏联电报员闻言,默默的把所有电报频道关掉,只留下军部的频道。
“奥日什地区,波兰”
“27 31 41 44 28 27 24 45 41 11”。
“遇敌,重大伤亡,急需援军,空袭,炮火”
“33 15 16 44 14 31 15 28 24 16 32 31 31 35 31 41 37 44 31 35 18 31 31 41 32 32 44 35 18 41 39 44 11 41 31 35 31 32 11 41 41 37 35 31 34 44 35 18 35 31 44”
“第783既 822装甲与代指挥官罗列涅科,己经阵亡。”
枪械的声音己经越来越近了,己经能够听到苏军冲出阵地与德军搏斗的声音。
“37 18 43 18 15 41 18 44 18 44 31 35 31 44 35 18 44 31 35 18 31 41 35 37 35 31 31 35 18 35 31 44 31 44 31 44 35 41 31 41 35 44 31 31 44 15 35 31 44 32 31 32”
一枚反坦克手榴弹炸在指挥坦克的炮塔上,旋转着给苏军进行火力支援的T34/85坦克立刻停止了旋转,进攻的德军避开了火炮的射击角度。
反坦克营的火炮也己经被拿下。苏军的ZiS-3型野战炮的穿甲能力无法达到击穿60度倾斜角度60毫米的程度,被完全突破了阵地。
一名德军士兵跃上T34/85坦克,用工兵铲撬开它的舱门,随后解下腰间的手榴弹,拽开引线丢了进去。
罗列涅科中将被当场炸死,旁边的通讯员纵使被炸的奄奄一息,但还是点燃了密码本 随后便被德军抬回了战地医院。
第822装甲旅的战场结束了,德军以阵亡107人,坦克/突击炮损失5辆的代价全歼了这支装甲部队。
与此同时 ,损失惨重的第783装甲旅完全冲过了隘口,向北部突击。
“天快亮了啊。”德维尔如此说道。
全体德军部队摆开阵型,向着隘口和北部的方向进行战术搜索。两小时后,各部队报告,己确认第783装甲旅逃脱掌控范围。
“全体!打扫战场清点缴获物品以及人员!向南部撤离!”
(http://www.233xsw.com/book/cWFpW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