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6章 活字印刷术引发的文坛震动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明朝寒门科技圣手 http://www.233xsw.com/book/cFO0KO.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齿轮塔的危机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众人心中投下浓重的阴影。苏砚在坍塌的石砾堆中俯身捡拾残片时,指尖突然触到一块形状规整的硬物,粗糙的触感让他心中一动。借着青铜牌残余的微光,他看清半块陶土模子上凸起的反文——笔画边缘带着火烤的焦痕,横竖转折处竟刻着微型齿轮纹路,仿佛是历史留下的神秘密码。当他将模子与怀中《天工开物》残页中那幅几乎被岁月磨平的插图对照,喉咙里发出压抑的惊呼:这残缺的部件,分明是沈括笔下"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的活字印刷术雏形!这一刻,仿佛跨越了时空,他与古代的智慧之士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深夜的工坊里,油灯昏黄的光晕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将苏砚的影子拉得很长,扭曲地映在摆满齿轮零件的案台上,与陶土模子的轮廓重叠成奇异的图案,恍若一幅神秘的图腾。他握着竹刀的手微微发颤,在新制的胶泥块上刻下第一个"天"字,刀锋切入的触感让他想起在运河底触摸青铜齿轮的瞬间,那种来自远古的冰冷与厚重。每一刀下去,都像是在雕刻着未来的希望。招娣送来掺着野菜的麦饼时,见他盯着活字草图发愣,粗陶碗磕在木桌上发出轻响:"上次从钦天监密档里抄出的《格物新说》,若是能大量印行...那些被官府收缴的孤本,说不定能借着活字重生。"她的声音轻柔,却在寂静的工坊中激起千层浪。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炸响惊雷,仿佛是上天的回应。暴雨如注而下,如同一道巨大的水幕,冲刷着工坊的茅草屋顶,却冲不散两人眼中迸发的光亮。苏砚猛地扯过一张桑皮纸,用木炭在背面疾书:"以胶泥刻字,火烧令坚;设铁板,敷松脂蜡,排版压平..."字迹被雨水洇开边缘,反而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轮廓,就像是命运的轨迹逐渐明朗。当夜,他们将从沉船中打捞的星砂混入胶泥,烧制出的活字在月光下泛着神秘的幽蓝,每个字的棱角都如同精密的齿轮齿牙,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三日后,第一版活字印刷的《格物新说》在江南书肆悄然上架。泛黄的宣纸上,"日心说图解"与"水力纺织机改良方案"的铅字整齐排列,油墨未干的文字旁还印着齿轮状的防伪标记,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创新与智慧。当身着青衫的书生翻开这本售价仅为手抄本十分之一的奇书,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茶馆里的说书声戛然而止,惊堂木悬在半空,说书人也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酒肆中划拳的吆喝也瞬间沉寂,醉汉们盯着书页上的机械图纸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思议。更有人举着书冲到街边,对着日光反复查看:"这字的间距竟分毫不差,莫不是仙人用天工印就?"惊叹声此起彼伏,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荒谬!天圆地方乃圣人之言,岂容此等妖言惑众!"白鹿洞书院的山长拍案而起,雪白的胡须因愤怒而剧烈颤抖,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与震怒。他召集百名学子在孔庙前焚烧《格物新说》,火苗舔舐书页的噼啪声中,却有年轻书生偷偷将残页藏入袖中,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更有激进的老学究抬出孔圣人牌位,在府衙门前长跪三日三夜,额头磕出血痕,要求查封所有活字印刷工坊,他们的坚持与固执,却无法阻挡时代前进的脚步。然而他们的抗议不过是螳臂当车,越来越多的人被书中"地球自转""蒸汽动力"等闻所未闻的知识吸引,甚至有商人带着整箱银两,堵在工坊门口求购,财富与知识的碰撞在此刻愈发激烈。

与此同时,苏砚的工坊彻夜通明,仿佛一座不夜城。新制的木制印刷机发出规律的咔咔声,齿轮咬合的节奏如同心跳,充满了生命力。身着短打的工匠们戴着浸油皮手套,熟练地将活字排版、刷墨、压印,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迅速。招娣手持算盘穿梭其间,账簿上的数字不断跳动——仅仅半月,印刷量己突破千册。更令人惊喜的是,有海外商人愿以三倍价格订购活字,条件是在扉页印上西洋文的"科学之光"。当第一艘载满活字书籍的商船驶出港口时,船头悬挂的齿轮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惊起一群海鸟,那场景仿佛预示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这场由活字引发的震动很快波及朝堂。礼部侍郎捧着被墨迹染脏的奏折,在御前痛心疾首:"陛下,市井间流传的《格物新说》,竟言地为球体,西季轮转皆因天体运行...此等邪说,恐动摇国本!"他展开书页时,不慎洒落的墨点在龙纹地砖上晕开,宛如星辰坠落,寓意着新思想的萌芽。皇帝盯着奏折上整齐划一的铅字,突然沉默——这些规整的字体,远比御史们潦草的手书更赏心悦目,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似乎有了新的思考。殿外,司礼监太监们交头接耳,议论着听说民间己出现印着"格物致知"的手纸,连青楼女子都在用活字版印制曲谱,新思想的传播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民间,一场隐秘的思想革命正在蔓延。江南织户依据书中的纺织机改良方案,将效率提升三成,机杼声从早到晚响彻街巷,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私塾先生偷偷用活字版印制算学教材,孩子们第一次在纸上看见清晰的阿拉伯数字,开启了智慧的大门;甚至连青楼女子都能吟诵《格物新说》中关于光学原理的诗句:"光行首线,遇镜则反,如吾心之向明月。"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而是深入到了市井之中。当苏砚在某天清晨推开工坊大门,看见长街尽头排着等待购书的长队,队伍中既有头戴方巾的书生,也有扛着锄头的农夫,还有蒙着面纱的闺阁小姐,他们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苏砚忽然意识到,活字印刷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个新时代的曙光,它将照亮整个世界,改变人类的命运。

然而,在这场狂欢的背后,危机也在悄然逼近。黑衣密探将活字印刷的样本呈递给神秘人,烛火映照着那人腰间"观象"玉佩的冷光。玉佩孔中延伸出的齿轮状铁链在地上投下狰狞的阴影,仿佛是死神的镰刀。"把所有活字工坊的位置标出来。"低沉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记住,一个火星都不能留下。"窗外,乌云遮蔽了月光,暴雨前的闷雷在天际滚动,仿佛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警。一场针对活字印刷术的绞杀行动,正在黑暗中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即将展开,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



    (http://www.233xsw.com/book/cFO0K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明朝寒门科技圣手 http://www.233xsw.com/book/cFO0KO.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