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三月的晨风裹着料峭寒意,卷着许昌城头的 “季” 字大旗猎猎作响。荀攸与徐庶率领的两队人马刚踏过吊桥,马蹄扬起的尘土尚未散尽,一名斥候便快马加鞭冲入城中,手中的蜡丸密信还带着洛阳官道的风尘。
“主公!荀大人急件!” 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呈上信件。季博昌心急如焚地展开信纸,荀彧那工整的隶书在晨光中泛着墨香:“灵帝于月中昭告天下,改刺史为州牧,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某己携太守印绶及册封诏书返程,不日可归。”
“终于等到了!快,让元首公达先回来择日再出发!” 季博昌猛地握紧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抬头望向北方洛阳的方向,仿佛能看见那摇摇欲坠的汉室朝堂。
身旁的戏志才摇着折扇轻笑:“大哥,这道诏令一下,天下诸侯割据之势便再无转圜余地。不过……” 他的扇面轻点案上的颍川舆图,“颍川郡17县80余万百姓,现有雄兵西万有余,又有大哥运筹帷幄,何惧群雄并起?”
消息传开,许昌府衙内一片欢腾。满宠抚须笑道:“恭喜太守大人!从此我等行事,更可名正言顺!” 枣祗则兴奋地搓着手:“如此一来,屯田之策便能在全郡铺开,明年此时,定能仓廪丰实!”
两日后,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季博昌便身披锦袍,率领众人在城门外等候。当荀彧的马车缓缓驶入视野,季博昌大步上前,亲自掀开帘子,握住荀彧的手激动道:“文若,一路辛苦了!这太守之位,有你一半功劳!”
荀彧躬身行礼,将刻着 “颍川太守” 的青铜印绶呈上:“此乃主公仁德所致,彧不过略尽绵薄。”
当夜,许昌府衙张灯结彩,庆功宴的酒香飘满整座城池。季博昌端起盛满桑落酒的玉爵,高声道:“诸位!今日有两件大喜事!其一,我等终得朝廷正名;其二,公达、元首不日出发,还将有两员虎将入我麾下!来,先敬文若!敬这来之不易的局面,顺便预祝公达和元首此行顺利!”
众人纷纷举杯,欢呼声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酒过三巡,季博昌突然放下酒杯,神色一肃:“诸君听令!如今颍川初定,百废待兴,当论功行赏,各司其职!”
他目光转向荀彧:“文若才高八斗,心怀天下,即日起任郡丞,总领政务。日后全郡大小事务,皆由文若决断!” 荀彧再次行礼:“彧定当竭尽所能,不负主公重托。”
“公达足智多谋,善断大事,” 季博昌看向荀攸,“任功曹从事,考核官吏、参与机要,望你为我选拔更多贤才!” 荀攸抱拳:“攸必当为明公慧眼识珠,网罗天下英才。”
“志才、奉孝,你二人智谋超群,” 季恒顿了顿,“志才为左军师祭酒,随军参谋、制定战术;奉孝为右军师祭酒,兼门下督,掌管机密情报,望你二人助我决胜千里!” 郭嘉轻摇玉骨折扇,笑道:“嘉定当为主公探尽天下秘事。”
“元首擅于治军,任兵曹掾,主管全郡兵丁训练;伯宁执法严明,任法曹掾,执掌司法刑狱;?枣祗专心农事,劝农掾之位非你莫属,屯田水利还需你多多费心。” 季博昌依次分封,徐庶、满宠、枣祗等人皆高声领命。
“公则(郭图)长于文书,任主簿;长文(陈群)博学多才,掌文学掾,教化百姓、选拔人才就靠你了。” 郭图与陈群亦躬身谢恩。
最后,季博昌走到乐进面前:“文谦,你乃我军中梁柱!任郡都尉,统领全郡兵马;吕方为骑都尉,专司骑兵训练与指挥,望你二人练兵备战,保我颍川安宁!”
乐进单膝跪地,腰间环首刀铮铮作响:“末将定当训练出一支虎狼之师!” 吕方握紧腰间佩剑,目光如炬:“骑兵但有差池,末将提头来见!”
最后转向张猛和刚刚归降的赵弘:“?猛将当为锋刃!张猛骁勇善战,任?牙门将?,统领精锐先锋,逢战必为全军开道!”
张猛猛捶胸甲,声若雷霆:末将愿作主公手中利刃,陷阵摧敌,死不旋踵!
随即转向赵弘,抚须笑道:?“赵弘熟知贼势,善抚降卒,任?屯骑校尉?,整编旧部、督训新军,助我颍川固若金汤!”
赵弘单膝触地,抱拳高喝:“弘必以残躯效死,练精兵、守疆土,报主公不杀之恩!”
分封完毕,季博昌再次举杯:“诸位!从今日起,我们便是颍川的脊梁!待黄忠、赵云来投,我军东进陈国,这天下……”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必将有我季恒的一席之地!”
宴会上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欢呼,烛火映照在众人脸上,映出的皆是对未来的豪情与期待。而此时的季博昌望着满堂文武,心中己然勾勒出新的蓝图 —— 这乱世的棋局,才刚刚开始落子。
(http://www.233xsw.com/book/cFFjj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