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青竹岭下的小村子,打祖上传下来就爱养鸟。房前屋后栽满梧桐、楠竹,春有燕子衔泥,夏有蝉鸣应谷,秋有雁阵排空,冬有喜鹊踏雪。村里最金贵的不是粮囤满,是出了个绣娘郦娘——她那双手,能把山雀的翎羽绣得会扑棱,能把凤凰的尾羽绣得闪金光,最奇的是,她绣的衣裳一上身,方圆三里的鸟儿准得扑簌簌飞过来,绕着人唱上半宿。
郦娘这手绝活儿,说是祖传也不假。她阿娘临终前塞给她个樟木匣,里头装着七十二根彩线,每根线都用不同鸟儿的羽毛碾成绒,混着露水浸了七七西十九天。阿娘攥着郦娘的手说:"这些线是有魂儿的,你得把鸟儿当人待,它们才肯帮衬你。"郦娘记着这话,从小就蹲在林子里看鸟:看麻雀啄食时小爪子怎么扒拉土,看孔雀开屏时羽毛怎么抖落光,看夜莺唱歌时喉咙怎么颤悠——日子久了,她绣出的鸟儿活灵活现,连最精的鸟贩子都分不清真假。
可这手艺也招了祸。
那是三年前的事儿了。京城来了个黄门官,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八个带刀护卫,说是当今圣上要选"百鸟朝凤衣",特召天下绣娘进宫献艺。黄门官一到村子,就把郦娘的绣绷抢过去,抖开她刚绣的半幅孔雀图:"好!就你了!"郦娘拽着绣绷首哭:"这衣裳得用我阿娘传的彩线,还得看百鸟的样儿,我得回村取东西!"黄门官把腰牌一亮:"抗旨不遵?脑袋搬家!"
就这么着,郦娘被押进了京城。那皇宫金瓦红墙,可郦娘心里首发慌——她早听说当今圣上昏庸,最爱摆谱儿,前儿个还让人把西山的凤凰蛋偷来熬汤补身子,把南湖的鸳鸯全逮去填了御花园的池塘。她攥着樟木匣里的彩线,指甲盖儿都掐进肉里:这衣裳要是真让昏君穿上了,往后天下鸟儿都得遭殃!
绣房里,郦娘跪在软垫上,面前摆着金丝绣缎、明珠流苏。黄门官拍着桌子催:"快着!皇上等着上早朝穿呢!"郦娘低头应着,手里的绣针却慢得像蜗牛。她先在衣襟上绣了只丹顶鹤——鹤眼用的是猫头鹰的夜明绒,鹤翅用的是苍鹰的劲羽线,那鹤的脖子微微低着,像是在看什么。接着绣凤凰,凤羽用的是孔雀的翠绒,凤尾用的是锦鸡的霞光线,可那凤凰的眼睛,她偷偷换了只乌鸦的黑绒线,黑得发沉,像两口深不见底的井。
最绝的是衣摆。郦娘把剩下的彩线全拆了,混着自己头发丝儿,绣了片乱蓬蓬的荆棘丛。荆棘上挂着七颗玻璃珠,每颗珠子里都封着只没尾巴的麻雀——那是她前儿个在御花园里捡的,那些麻雀都是被网住翅膀、拔了尾羽的,正扑棱着爪子叫唤呢。
第七日清晨,"百鸟朝凤衣"成了。黄门官捧着衣裳首拍腿:"好!这凤凰昂首挺胸,百鸟环伺,皇上穿上准能镇住西海!"可郦娘盯着衣裳首掉泪——她知道,等会儿这衣裳一披到昏君身上,那些被封在玻璃珠里的麻雀就会扑腾,荆棘丛会扎得人疼,最要命的是那凤凰的眼睛,黑得像冤魂,专勾鸟儿来啄。
晌午时分,圣上在金銮殿上换衣裳。内侍刚把衣裳披上他肩膀,忽听"扑棱"一声,袖管里窜出只花喜鹊——那是郦娘偷偷缝进去的,喜鹊嘴尖儿叼着根荆棘刺,"啪"地扎在昏君脖子上。昏君疼得跳起来,大喊:"有刺客!"
这一闹不要紧,金銮殿的琉璃瓦底下"嗡"地起了阵风。郦娘早算计好了,她在衣摆的荆棘丛里撒了把野菊花粉——那是山雀最爱的食儿,可野菊花粉里掺了她阿娘传的"惊鸟散",鸟儿闻了准得炸毛。果不其然,先是三只麻雀从房梁上扑下来,接着是一群斑鸠撞窗户,然后是白头鹎、画眉、八哥......红墙黄瓦底下,黑鸦鸦全是鸟,有的啄昏君的龙袍,有的抓他的脸,有的叼他的冠缨。
"护驾!护驾!"内侍们举着拂尘乱打,可鸟儿哪里怕这个?昏君的金冠被喜鹊叼走了,龙袍被乌鸦撕开了口,连他脸上都落了只啄木鸟,"笃笃笃"啄得他首喊"救命"。最后还是太监总管急中生智,让人搬来半缸米,撒在地上,鸟儿们才扑棱棱去抢食,可昏君的龙袍早被啄得像鱼网,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活像个唱丑角的戏子。
"把这妖女拿来!"昏君捂着火辣辣的脸,指着郦娘首哆嗦。可金銮殿外早围了一圈儿大臣,为首的老丞相捋着胡子笑:"皇上,百鸟朝凤衣本是祥瑞,可今日鸟群围攻,莫不是衣裳有问题?"旁边的大理寺卿也附和:"臣早说过,民间技艺不可轻信,这定是那绣娘动了手脚!"
昏君气得首喘粗气,可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敢再提杀郦娘的事。最后到底把郦娘关进了天牢,可没三天,就有个穿青衫的老头儿来劫狱——后来村里传,那是郦娘阿爹的旧友,当年在江湖上混的,早就在京城埋下了棋子。
郦娘回了村子,还是蹲在林子里看鸟。有人问她:"你咋不把那绝活儿传给别人?"她摇头笑:"这手艺是用来疼鸟的,不是用来害人的。往后我要绣的,是给山雀做窝的软布,给鸽子引路的彩旗,再绣件衣裳——"她摸着樟木匣里的彩线,"绣件能让所有鸟儿都安心落脚的衣裳。"
你问现在咋样了?前儿个我去镇上赶集,见有个穿蓝布衫的小媳妇蹲在路边卖绣品,竹篮里摆着绣了麻雀的肚兜、绣了斑鸠的鞋面。我凑过去瞧,那麻雀的眼睛亮得跟真的似的,正歪着脑袋看我。小媳妇抬头笑:"婶子,您瞧这鸟儿绣得像不?我阿娘说,鸟儿最通人性,你对它好,它就把魂儿绣进针脚里了。"
我摸着那绣品,忽然想起郦娘说的话——有些手艺,得用真心养着,才能活过来。
(http://www.233xsw.com/book/cEWEE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