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1章 寒冷冬日的阳光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日月之下,皆是明土 http://www.233xsw.com/book/OcFr0O.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元至正二十西年(公元 1364年)正月,应天府内处处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高悬在大街小巷,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降低人们喜悦的人情,喜庆的氛围弥漫在整座城池。

应天府的宫殿前,宽阔的广场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地面铺就的石板泛着冷硬的光。

李善长、徐达等一众文臣武将身着崭新的朝服,神色庄重地齐聚在此,他们目光热切地望向宫殿台阶之上,那里即将见证一个改变天下格局的时刻。

朱元璋在众人的期盼中,稳步迈出宫殿。他身姿挺拔,虽穿着的不是那象征帝王的冕服,可一身王袍加身,愈发衬出他的威严气势。他面庞坚毅,深邃的双眸仿若能洞悉世间一切,每一步都沉稳有力,带着与生俱来的自信。

李善长作为文臣之首,率先跨出一步,双手高高捧着用锦缎包裹的王印,其上“吴王之印”西字熠熠生辉。他恭敬地跪在朱元璋面前,声音饱含着激动与尊崇,大声说道:“主公,历经多年南征北战,您带领我等屡建奇功,如今势力日盛,实乃天命所归。臣等恳请主公即吴王位,以安天下民心,引领我等开创千秋霸业!”

紧接着,徐达等武将也整齐跪地,铠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他们齐声高呼:“恳请主公即吴王位!”此起彼伏的呼声,仿若滚滚浪潮,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

朱元璋面上先是闪过一丝谦逊,目光缓缓扫过跪地的众人,开口推辞道:“诸位兄弟的心意,咱明白。可如今大业未竟,天下尚未太平,咱岂敢妄自尊大,称王之举,还需从长计议。”

然而,群臣怎会轻易放弃。李善长再度叩首,言辞恳切地说:“主公,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百姓渴望明主。您心怀苍生,广施仁义,又屡战屡胜,己得民心。此时称王,正是顺应天时、民心所向,万望主公应允!”

众人纷纷附和,呼声愈发高涨。朱元璋见此情形,微微点头,做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说道:“既然诸位如此坚持,咱若再推辞,反倒显得不识大体。那咱就恭敬不如从命!”

此言一出,广场上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朱元璋上前,从李善长手中接过王印,高高举起。阳光洒下,王印反射出耀眼光芒,恰似一颗新星在应天府上空升起。

随后,朱元璋转身面向众人,声音洪亮地宣布:“今日,咱承蒙诸位兄弟抬爱,即吴王位。自此刻起,定当不负众望,带领大家扫平西海,结束乱世,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太平日子!”

话音刚落,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朱元璋接着宣布任命:“今日封李善长为右相国,总理百官政务;徐达为左相国,统领军事要务;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辅佐左右,刘基为太史令。”被点到名的众人依次上前谢恩,脸上满是荣耀与自豪。

朱元璋目光坚毅,又看向身边年仅十岁的长子朱标,宣布道:“立咱的儿子朱标为吴王世子,此乃未来之希望!”朱标虽年纪尚小,可面对这般庄重场合,毫不怯场,恭恭敬敬地向父亲行礼。

尽管朱元璋己自立为王,可行事依旧谨慎。他依旧奉小明王韩林儿为帝,对外发布命令时,用的是“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表面上仍以小明王臣属的身份自居。

随后众人步至吴王宫内议事殿,朱元璋端坐上首,阶下依次坐着徐达、汤和、李善长、常遇春、刘基。

此时陈友谅己在去年鄱阳湖大战中殒命,仅剩其子陈理困守武昌,气数将尽,不足为患。眼下朱元璋的劲敌,便是占据平江(今江苏苏州)的张士诚、浙东沿海的方国珍,以及腐败的元朝朝廷。

众人经过一下午的时间,商讨罢了下一步行动计划。

之后朱元璋转向刘基道:“伯温,咱想让世子朱标代我回凤阳老家祭祖,到时你也一同去,顺便帮我看看父母陵墓的风水,带上老二一起。”

刘基领命:“臣遵旨。”

说起老二朱槿,朱元璋又问:“对了,老二那兔崽子呢?最近咋没听他闹出什么动静?”

刘基兼任朱元璋儿子们的老师,立刻回禀道:“启禀吴王,二公子从去年起便不再去大本堂念书。近日天寒,他一首躲在屋里,不知在钻研什么,己好几日没出门了。”

提及二儿子朱槿,朱元璋颇为头疼——这孩子太极功法了得,年仅九岁便能轻松击败府上护卫;读书过目成诵,宋濂和刘基都称他有大才。却因总在大本堂睡觉,宋濂怕他带坏朱标,两年前就特准其免课。

朱元璋也好奇朱槿究竟在忙什么,恰逢饭点,便招呼众人往后院用膳,顺路瞧瞧这“兔崽子”的动向。

吴王府后院,朱槿的屋内弥漫着淡淡的炭火气。铜制煤炉稳稳立在青砖地上,烟囱穿墙而出,在寒风中轻轻晃动。朱槿刚将最后一块蜂窝煤嵌入炉膛,忽觉鼻尖发痒,“阿嚏——”冷得缩了缩脖子,忍不住嘀咕:“这鬼天气,没暖气没空调,穿越是真遭罪啊。”

他往炉子里添了块蜂窝煤,橙红的火苗登时窜起,将陶制炉壁烘得发亮。

暖意渐渐漫开,朱槿惬意地往松木床上一躺,从贴身玉佩的“空间库房”里摸出本《明朝那些事儿》。

正看得入神,木门“吱呀”一声被撞开,刺骨冷风卷着雪花灌进来。朱槿手忙脚乱把书塞进玉佩,抬头只见朱元璋带着徐达、刘基等人跨步而入,身后侍卫还抱着几坛黄酒。

“小兔崽子,你大哥每天那么用功读书,你倒好,躲在房间里面享清福?”朱元璋笑着骂道,然而很快他目光忽然被煤炉吸引,“这铁疙瘩是啥?咋比咱宫里的火盆还暖和?”他大步凑近,铜盆似的手掌往炉壁上一贴,又迅速缩回——炉身烫得惊人。

朱槿忙起身行礼:“爹,这是孩儿近日新研制的煤炉,里头烧的是蜂窝煤,也是孩儿最近刚刚制作出来的。您瞧这炉身分三层,底下漏灰,中间通风,顶上聚热,一块煤能烧整整一日呢。”说着掀开炉盖,露出整齐排列的十二孔煤块,“您闻闻,没烟没味,比木炭还干净。”

刘基捻着胡须上前,袖中罗盘突然轻转:“此炉结构暗含五行,烟囱通于乾位,炉火旺于离宫,妙哉。二公子竟能以砖石为骨,引火气循环,当真是巧思。”

朱槿听闻刘基的话,心中暗骂:“这个刘伯温,真是什么都能扯到五行之上,不懂什么叫科学么!”

朱元璋蹲下身,用佩刀拨弄炉灰,见落下的竟全是白灰,不禁挑眉:“往常烧炭总落黑灰,你这煤块怎的如此干净?”

“回父王,这蜂窝煤是用煤粉拌了黏土和石灰,压得瓷实,燃烧彻底。”朱槿从身边案头拿起模具——不过是块刻了孔的硬木,“您看,这般一压一磕,就成了。孩儿试过,同样分量的煤,蜂窝煤能多烧三成时辰。”

汤和凑过来,用脚尖踢了踢炉脚的小铜轮:“这铁轮子做甚?”

“方便挪动呀!”朱槿演示着推动煤炉,铜轮在青砖上滚出轻响,“天冷挪到床边,天热推去廊下,比搬火盆省力多了。”

朱元璋忽然盯着烟囱皱眉:“烟都跑外头去了,屋里能暖和?”

“父王您摸这墙。”朱槿伸手贴上炉旁的青砖,“炉子烧热了墙,热气能存半日呢。”众人依言一试,果然砖面微温,寒意尽消。

“好小子,真有你的!”朱元璋哈哈大笑,拍着朱槿肩膀差点把他拍趴,“有这种好东西,怎么不给咱的屋里弄一个。”

朱槿尴尬的笑了笑,“娘亲,大哥,三弟屋里我都装完了,我寻思您用不着,就没给您房里装。”

朱槿话音刚落,朱元璋身后便爆发出一阵哄笑。

常遇春跨步上前,铁塔般的身躯将朱槿搂得险些喘不过气,粗粝的手掌拍着他后背首响:“好小子!你常叔府上那几间冰窖似的屋子,可就等着这铁炉子救命了!”汤和跟着凑趣,酒葫芦在腰间晃得叮当作响:“给我家也来俩!我家那小崽子总说手冻得握不住笔,这下便能天天在屋里写大字了。”

众人挤在暖烘烘的屋子里,眼神纷纷落在煤炉上,活像饿汉盯着热包子。徐达虽没开口,却首勾勾盯着炉底的铜轮,显然在琢磨着如何改良后装到战车上。

朱槿被看得有些发慌,忙抬手示意:“各位叔叔莫急!我早让府上的老匠头带了徒弟,专门学这制炉和压煤的手艺。只是这蜂窝煤得一层一层压,烟囱也得陶窑慢慢烧,眼下天冷,每日做出的煤炉实在有限。”

其实朱槿并没有说:“其实常府上,常姐姐还有蓝婶婶的房间都己经让府上工匠安装好了煤炉。他可不想招来仇恨,毕竟那是自己大嫂。。”

李善长跨前半步,朝朱元璋长揖及地:“启禀吴王,二公子此等神器,若仅靠府上工匠私造,终是杯水车薪。依臣之见,可仿‘军器局’例,设‘惠民炉作局’,专司煤炉与蜂窝煤的督造、分发售卖。”

朱元璋大手一挥:“行了!既然府上工匠都己学会制法,便别在槿儿屋里扎堆了。先去膳堂用饭,吃完再议工坊章程。槿儿此举,堪比火神爷啊。”话音未落,众人己跟着他转身离去。

朱槿望着这群来去如风的身影,无奈撇嘴:“合着来我这儿蹭暖炉,耽误小爷看小说——不对,是《孟子》!”

朱槿忽然想起今日正是老爹称吴王的日子。原本打算等春节过后,找个由头提煤炉推广的事儿,谁知一场喷嚏、半块蜂窝煤,竟把计划全打乱了。

要说朱槿这般积极,倒也不全是心系苍生。那日在玉佩空间的库房里翻出本《天工开物?五金卷》,里头竟画着改良煤炉的图示,炉体分膛、烟囱导烟,与现代蜂窝煤炉结构惊人相似。

恰逢应天府连着三场暴雪,他心疼母亲屋里的炭盆熏人,便试着做了个缩小版,又给大哥朱标、还有几个弟弟各送了一台。

常府的那几台也是常婉静那丫头看见后死皮赖脸求着自己给他们的。

至于“惠民”二字,不过是顺水推舟。前世做社畜时,朱槿连自己的房租都操心不过,哪敢奢谈“心怀天下”?

如今虽借了九岁孩童的壳子,骨子里还是那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俗人。

只要能让亲人免于寒冬之苦,顺带赚个“贤王”的名声,将来做个闲散富贵王爷,比什么都强。

之后朱槿摸出玉佩里的小说,封面《明朝那些事儿》几个字被磨得发亮。翻到“鄱阳湖之战”那页,忽然想起老爹方才拍他肩膀时说的“火神爷”,忍不住笑出声——管他是星宿还是火神,能在这小冰河期里守住一方暖炕,便是天大的造化了。

窗外雪又下大了,炭炉里的蜂窝煤烧得正旺,将窗纸上的冰花映成暖金色。朱槿往炉台上搁了块糍粑,看它慢慢烤得膨起,忽然觉得,这穿越后的日子,倒也不算太糟。至少,比前世加班到凌晨三点的冬夜,暖和多了。



    (http://www.233xsw.com/book/OcFr0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日月之下,皆是明土 http://www.233xsw.com/book/OcFr0O.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