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9章 改革春风吹拂的不仅是京城,是祖国山河每一处角落

二三中文 更新最快! 下乡知青做赘婿 http://www.233xsw.com/book/OEKEWW.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京城除夕的夜晚,处处悬挂的红灯笼渲染着新年的喜庆。

街道上华灯全开,夜色虽依旧寒冷,往来的行人却络绎不绝。

零星的鞭炮声与夜空中偶尔绽放的烟花,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年味儿。

沈卫东一家五口来到天安门广场,只见高大威严的天安门城楼在探照灯的映照下,光芒万丈,熠熠生辉。

孙教授望着眼前景象,感慨万千。

杨耀奎和孙姨站在他身边,心中也满是触动。

天安门城楼,在华国人心中是神圣的存在。

站在它的脚下,每个人都会在心中默默祈祷:“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一家人在天安门广场走走看看了很久,才往家走去。

回到家就开始张罗包饺子了。

饺子馅是杨耀奎拌的,面是沈卫东和的。

包饺子得全家人都参与才有过年的氛围。

“东东,你这皮擀得太厚了,擀薄点。”

小曼边包饺子边指点沈卫东擀皮。

沈卫东应了声“嗯”,闷头继续擀。

孙教授洗完手也要过来帮忙。

孙姨瞅了她爸一眼:“爸!不用你,去边上喝茶吧。”

孙教授没听,伸手拿过一张饺子皮,用筷子夹了些馅放上,放下筷子,熟练地双手一捏,一个元宝形状的饺子就成了。

“瞧瞧我包的饺子咋样,是不是比你包的好看?”

小曼伸头一看,惊喜道:“外公,你包的饺子像元宝,真好看!”

孙教授把包饺子的法子教给小曼和孙姨,盖帘上内圈摆的饺子都像元宝似的,好看了起来。

杨耀奎没参与包饺子,他还得炒菜。

等饺子包好、菜炒完,放完鞭炮,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年夜饭了。

孙教授是家里的长辈,吃年夜饭前自然该他先说两句祝福的话。

杨耀奎看向孙教授:“爸,今儿过年,您说两句?”

孙教授端起酒杯,笑呵呵地说:“行,我说两句。咱们这一家三代人能走到一起,是这年代给的缘分。除夕夜站在天安门城楼前,我真是感慨万千。看着你们,觉得自己老了;看着欣欣向荣的国家,又觉得自己还年轻,还能为国家再做点什么。”

说到这儿,他举起酒杯:“来!咱们老中青三代,在新的一年里,三羊开泰,羊年大吉!”

几个酒杯撞到一起,众人共同喝光了杯中酒。

“爸!我也说两句吧,看到小曼和卫东,也觉得自己老了,听您刚才说的这番话,我都有些惭愧。国家正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也该努力再进一步——咱们一家人都得努力,自己日子过好了,就该想着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孙教授满意地点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对了,西十多岁在仕途上是黄金年龄,我一首都看好你,好好努力!”

“行!就像您说的,三羊开泰,来!咱们再喝一个!”

杨耀奎率先干了杯中酒,等其他人都喝完,便拿起筷子张罗着吃饺子。

沈卫东起身把桌上酒杯斟满,端起杯子笑着说:“外公、爸、孙姨,我也说句话?”

“呵呵!当然得说两句了,你外公不是说了吗,老中青三代,我们两代人说完了,就差你了。”

其他几人都朝沈卫东点头示意。

“嘿嘿!你们这么看着我,我还挺紧张的。”

小曼朝他用力点头鼓励,沈卫东也回了她一个点头,想了想接着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现在国家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学校里讨论最多的就是‘改革开放’,大家都在畅想国家未来的样子。我着急想看看国富民强的景象,所以也有了理想——将来要投入国家经济建设中去。祖国繁荣富强,不再是口号,应该是目标!”

一家人再次举杯,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伴随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共同迎接崭新的一年。

新年的欢乐让时间显得短暂。

杨耀奎和孙姨初三就回江岔县了。

孙教授在京城过完整个寒假,跟着小曼一起回了吉省。

一阵春风一阵暖。

树绿了,京城的春天来了。

1979年的春天,京城街上行走的人群,穿着不再是“蓝灰绿”色,开始有了鲜艳的色彩。

街头还出现了私营小商贩——卖早点的、修自行车的、卖手工制品的,让这座城市不但有了烟火气,还有了朝气。

电影院正放映《苦恼人的笑》《小花》这种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影片。

广播电台开始播放流行音乐,邓丽君的歌曲通过港台磁带悄然传入,年轻人中出现私下传唱的现象。

改革春风吹拂的不仅仅是京城,更是祖国山河的每一个角落。

“棒槌沟”由于有了通往公社的水泥路,家家户户中不少人成了私营小商贩。

春季农忙一结束,村里妇女挎着土篮子,成群结队地到公社集市上卖鸡蛋、青菜、山货等。

如今的“棒槌沟”成了“七道岔公社”最富裕的村子。

大队刘书记也想学皖省那边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他上报到公社后,没得到公社领导支持,心里很是郁闷。他是个有抱负的大队书记,大队领导班子也都一心一意地想跟着他干番大事。

可他毕竟只是个大队书记,人微言轻,空有一腔热血。

他没有皖省那个小村子18户农民冒风险立下包干到户保证书、按上红手印首创包干到户的勇气,但他想到了去找杨耀奎!

杨耀奎现在是江岔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并兼任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书记选在星期天去县里——平常杨耀奎工作太忙,去单位找他不容易。

他到县里后首接去了杨耀奎家。

“棒槌沟”是杨耀奎的老家,他爹妈和弟弟妹妹都还在那儿,他也希望“棒槌沟”能尽快富裕起来。

见刘书记有这份心,他很是感动,决定一定要支持,还想把“棒槌沟”作为县里农村改革试点,让它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富裕起来的村子。

当晚,刘书记住在杨耀奎家里。

第二天,杨耀奎带着刘书记去县委见了县委书记。



    (http://www.233xsw.com/book/OEKEW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
二三中文 有求必应! 下乡知青做赘婿 http://www.233xsw.com/book/OEKEWW.html 全文阅读!二三中文,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