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苏绵窝在炕头上,打着毛线。炉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
勉强驱散了屋内的寒意,但冷风还是从门缝、窗棂间钻进来,让人忍不住缩着脖子。
她不知道的是,队长李明正裹着厚重的棉袄,脸被冻得通红,挨家挨户敲门通知要去开会。
村里开会,本来知青点派一个代表过去就行了,这次不知为什么,竟是每一个人都要过去。
苏绵在队里会议室,看到屋里挤满了人,乌映映的一片,烟雾缭绕,人声鼎沸。还是呆愣了片刻。
平时村里有啥事,都是在打谷场上说,但是现在还下着雪呢,
总不能都去打谷场上吹风吧,要是着凉了,村里的嫂子们,不得找队里赔医药费。
这时,大队长李明说话了,他站在会议室的小黑板边,环视着。
屋里站着坐着的众人,神情严肃地开口:“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件要紧事要商量。
今年的任务下来了,咱们队里,怕是又要来几个新知青了,可现在知青点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人一多,住都住不下。
所以,得扩建知青点。”
此话一出,众人们面面相觑。
扩建知青点,意味着要占用村里的土地,还要动用村里有限的资源,这可不是个小事儿。
一个李大叔率先开口:“队长,这事儿,村里得好好商量商量,不能咱自已说说就,拍脑袋决定啊。”
李明叹了口气:“这不,今天就聚集大伙过来了,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总不能到时候,人来了,让他们露宿街头吧。
我跟公社里也提了这事儿,只说提供知青住处,这是村里自已解决的事,
他们倒是建议好,知青搬出来自已盖房住,公社就有一些粮食补贴。”
这话一出,会议室就彻底沸腾了。
人群中有人大声喊道:“队长,这哪行呢?咱村自已盖房子,那得多费劲啊,
再说了,粮食补贴能有多少,说不定还不够折腾的。”
“本来粮食就不够吃了,还年年来知青”
“一群城里娃子没事干,就来咱农村分粮食”
“是啊,一来就扩建知青点,得用砖瓦木料,这都是钱啊,咱村里哪儿掏得起?”
“活儿,活干不好,吃啥,啥不剩,还给他们盖房,想屁吃呢,我自已都还住着茅草屋呢。”
这些话一出,不少人跟着附和起来。
李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道:“我知道大家的顾虑,任务指标给到咱们村里了能咋办?”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苏绵开了口
“队长,我觉得公社的这个提议可以考虑一下,之前咱们队里又不是没有过。
我们知青也不想给村里添麻烦,如果自已盖房,能有粮食补贴也是好事。
而且村里趁农闲,大家都搭把手,出点力气,木材之类的,我们也能去山里找些合适的。”
苏绵的话让大家安静了下来,都转头看向她。
的确啊,这不就有一个搬出来的活例子吗。
有村民不屑地哼道:“说得轻巧,你们这些知青哪会盖房子,你以为个个像你这样傻啊。”
苏绵笑了笑:“大婶说的是什么话,这为组识解忧都是知青的分内事,大婶这么说就太寒心了。”
李明眼睛一亮:“苏绵同志这个想法不错,这样既能解决知青的住宿问题,
又不会过多占用村里资源,毕竟知青总有一天会回城的,到时候房子也是村里的。”
一部分村民听后觉得有点道理,但还有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
李明见状说道:“要不先看看,有没有知青有这个意愿,自已盖房的,不成再另想办法。”
大家思索了一番后,最终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案。
只是大家快拍板决定后,老李头就站起身,
“村长,咱村的地巴掌大一块,种庄稼都紧巴巴的,再给知青分地,咱自已吃啥呀?”
一下子村民为着知青盖房子的选址又,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苏绵又继续说,
“我家现在住的那还有几块地方,就是石头多了点,要是把石头搬开,盖房子也没大问题了”
队长李明赶紧接话:“咱知青也能出工出力,不白占村里便宜。
大伙都去搭把手,这个还容易解决,乡亲们,咱一起想办法,这事儿总有解决法。”
书记李峰沉吟片刻,拍板道:“行,既然这样,那知青自已盖房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知青们出工出力,村里出地,大伙儿齐心协力,把事情弄得好好看看的。。”
屋内气氛顿时缓和,村民们纷纷点头。知青们也松了口气,心里暖洋洋的,仿佛这冬夜的寒意都消散了几分。
(http://www.233xsw.com/book/FpKEr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33xsw.com。二三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33xsw.com